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老人保健
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空巢综合征”困扰众多家庭

    王大爷王大妈老两口几十年来一直与儿子一家生活在哈尔滨。几年前由于工作的原因,儿子一家迁居海南,只留下一个正读大学的孙女与两位老人作伴。虽然与儿子媳妇团聚的时间有限,但孙女常在身边,老两口为她忙忙碌碌,倒也其乐融融。半年前,孙女大学毕业,也去外地工作了,王大爷老两口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王大爷喜欢做的木工活不再碰了,大妈每天的晨练秧歌也不再坚持了,以前当作生活点缀的打趣斗嘴没有了,就连做饭吃饭也成了应付差事。短短几个月,王大爷王大妈就显得苍老了许多,终于有一天,70岁的王大爷穿戴整齐地服下了过量安眠药。幸亏王大妈及时发现异常,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被抢救过来的王大爷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救我干啥?岁数大了,再活着就是累赘了,没意思了。”

    当王大爷身体状况稳定之后,儿子媳妇带老两口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告诉他们:王大爷王大妈患的是“老年空巢综合征”,属于心理疾病,是由于孙女去外地工作,两位老人的生活重心发生变化但他们却不能适应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危机,这种情况在老年人尤其是“空巢家庭”的老人中相当普遍。

    医生指出,当子女离家之后,父母原来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情绪,而这种情绪又会令他们的社会交往更少、更加闭塞。但中国人一直以多子多福为乐,特别是老年人,一旦面对“空巢”,他们会觉得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对子女不再有价值,因而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做法。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失眠、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躯体症状,甚至会导致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在全国3.4亿个家庭户中,至少有2340多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照料。现在我国城市中的“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家庭都成了“空巢”。据统计,到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3亿,并且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长,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因此,有效干预“空巢家庭”出现的心理危机,使那些“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那么,历史上以大家庭为荣,追求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空巢家庭”呢?

    “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的主要家庭模式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我国“空巢家庭”的增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们的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家庭成员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

    而近年来城镇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建房热的兴起则为“空巢家庭”创造了契机。

    据了解,“空巢家庭”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至30%,除了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有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户中65岁以上独居者占11%。瑞典独居老年人达到40%,即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4人独居。

    专家们强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父母将逐渐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但专家同时指出,“空巢家庭”的发展趋势虽然不可逆转,但这并不等于说由此产生的心理危机不可避免。

    “空巢”心理危机可以预防

    专家指出,要避免“空巢”产生的心理危机,父母首先要对子女与自己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二者不是附属关系。子女就像鸟儿一样,幼时依偎父母,羽翼丰满后自然要离巢飞去,子女的离家是他(她)作为一个社会人已经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在子女离家前,父母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术、音乐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参加老年大学的活动,既可以得到一些陶冶情操的训练,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又能广交朋友,与社会的交流是开阔胸襟、排解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况且子女离家并不等于斩断了与父母的关系,当今世界交通资讯日益发达,人们沟通感情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等一样可以传递温馨的情感。

    夫妇之间在子女离家后,更应注意相互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建立自己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并不因子女的暂时回归而改变,以使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

    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尽量常回家看看,这是对处于孤独中的老人的最大安慰。应当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可以说,缺乏精神慰藉对“空巢老人‘来讲是一种更为严重的伤害,而亲情的抚慰对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患有较严重的“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如有严重的抑郁、失眠及多种躯体化症状,或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切不可讳疾忌医,贻误病情。

    专家同时指出,社会干预对于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心理状况意义重大。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级政府对于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问题十分关注,不少地方都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街道、社区、社会志愿者团体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给予了多方帮助。像北京市就是通过摸底排查,为所有的“空巢老人”建立档案,再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照顾,对于那些生活能够自理的“空巢老人”,主要是通过社区志愿者经常性的走访,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支持。这样针对性强的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老人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晚年生活。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老人过年全方位提醒
下一篇:老来瘦未必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