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其中80%可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获救。
到目前,仍是各部门各自为战,还没有一本集各类安全教育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安全教育教材。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每个学生最好能系统地受到两次安全文化教育。
受访人:林趾祥,九届省政协委员,山东省地震局原局长、党组书记
展开这个话题前,林趾祥委员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印度洋海啸中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英国小孩根据自己掌握的防灾知识,及时提醒并带领大人们逃往了安全地带。林委员说,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过着平静而舒适的生活,很少有人真正卷入到灾难之中,但我们谁也不敢忽视一个事实:灾难无处不在,风险无处不在。尤其对于孩子,掌握一些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应急控制措施方面的知识,培养自救能力,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危险面前孩子傻眼了
刘英(以下简称“刘”):好像一提到灾害的问题,总有种不祥的感觉,人们的潜意识也大多倾向于丰年不提“灾”。
林趾祥(以下简称“林”):我之所以在平安时期强调防灾,就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而近3年来,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然而,除去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的。现实中,我们的孩子在遇到险情时,往往都会束手无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安全自救知识。
安全教育缺乏系统化
刘:您了解青少年安全教育的现状吗?
林:近年来,青少年各方面的安全问题相对突出,怎样将青少年安全教育系统化、制度化,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据我了解,目前全国仅有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开设了安全教育公共课。但是在美国和日本,学校里有专门的课程教给孩子遇到地震、洪水、歹徒、诈骗者等的应急措施。
刘:从1996年起,国家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其间会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有这些教育活动还不够吗?
林: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有交通安全知识,有防范和应对火灾、地震、洪水、雷电等灾害事件的知识,有人防、国防安全知识,还有防范人身侵害等许多内容。目前来看,交通、消防、地震、气象、人防、卫生、防疫、国防等都很重视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编印了一些单科性的科普读物,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安全教育还停留在以涉灾部门单灾种宣传教育为主,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稳定的、整体的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中小学应设安全教育课
刘:增设安全教育课,会不会有增加学生负担的副作用?
林:我担心的也是教育部门会以此为借口,给我一个类似“国家部委没有规定”的简单答复。所以,我还要更广泛地呼吁国家和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明确规定将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实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在课程设置中予以保证,并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绩效的一项指标。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能系统地受到两次安全文化教育,合理控制课时安排。
此外,我还想建议由国家或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联合有关负有公民安全教育义务的部门,共同参与编写两本文字简练且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较强,图文并茂的中小学生综合性安全教育读本,作为安全教育课的教材使用。政府要出台一些鼓励和引导措施,如选择示范学校宣传推广经验,在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集中活动的场馆,设置各类安全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