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女性
如何养神—因人养神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人体从受精卵形成的瞬间到年老衰亡为止,共经历七个不同的生命时期,即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各期的心理保健虽不相同,却息息相关。

    -胎儿期心理保健

    -乳儿期心理保健

    -幼儿期心理保健

    -学龄期心理保健

    -青少年心理保健

    -中年心理保健

    -老年心理保健

    先看胎儿期。此指从两只异性细胞相遇受精,一直到胎儿降临人间,通常为十个月。此时期是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婴儿在降生以前,即要讲究心理卫生,我国古代称为胎教。

    所谓胎教,主要是指母亲在孕期要注意自己的品德情绪,言行举止,从而给胎儿以良好影响。那么,胎儿尚在母腹中,如何能够接受教育?这是因为,母子同体,息息相关,胎儿不仅在身形发育上要靠母体供给精微物质,而且在心神发育上也随时受到母亲的影响。因此,母亲必须注意不要把不良的信息传递给胎儿。德国儿科专家蒙特格尔认为,战争恐怖和战后政治危机,是导致畸形儿显著增加的重要因素。日本学者作过调查,汽车司机的妻子怀孕后,由于担心丈夫夜间出车遇到抢劫或发生车祸,经常惶恐不安,所以,比一般妇女更容易发生早产。《诸病源候论》认为,呆傻儿与其母亲孕期遭受“惊怖”有关:“人之五脏有五声,心之声为言,小儿四五岁不能言者,由在胎时,其母卒有惊怖,内动儿脏,邪气乘其心,令心气不和,至四五岁不能言语也。”因此可见,孕妇必须注意调和七情,在整个妊娠期间,始终都应注意。宋代陈无择说得好:“一月不可纵怒,二月不可惊动,三月不可纵欲和悲哀,四月不可劳逸,五月不可妄想及饥饱,六月不得杂食及针灸其经,七月不可忧郁叫呼、触冒烦躁,八月勿食燥物,九月不可怀恐及房劳。”

    所以,孕妇自身要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与心境,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如此胎儿禀气纯正,有助小儿良好气质与性格特征的形成。

    再看乳儿期。是指从出生到1岁这一时期。应从乳儿的精神卫生出发,选购一些声、光刺激较强的玩具。在色彩上,可选择颜色鲜艳的玩具,如红色对乳儿更有吸引力;又如对乳儿摇铃,能引起乳儿的注意,以锻炼他们对声音的反应能力。

    对乳儿来说,母亲的乳汁,在生理上是丰富的养料,在心理上是温暖的阳光,不愧为“生命之粮,智慧之泉”。母亲将小孩搂在怀中,时时摇着哄着,从小给孩子以母爱,有利于小儿的健康发育。

    据报道,从小在孤儿院或其他社会福利院长大的儿童,由于没有母爱或缺少真正的母爱,大多性格抑郁。胆怯,自卑、缺乏信心,适应能力差。这些都是从婴儿孤独症和母亲剥夺综合症发展而来,在保育院里,一个保育员要同时照顾许多乳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一一抚慰孩子,给他们灌注母亲那样的柔情。

    小儿形体动作的锻炼,对促进身心发展,有很大意义。乳儿期应在大人扶助下,作一些被动性锻炼,包括学坐、练爬、学站、习步等等。

    三是幼儿期。是指从1岁到3岁的时期,要尽早让幼儿掌握语言,《育婴家秘》里说:“遇物则教,使其知之”。1

    岁到1 岁半是正式开始学话阶段,2到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阶段。当小儿能初步辨别事物之时,要结合具体的事物让其识别,说出名称。幼儿好奇、爱发问,父母对此不应怕麻烦,而应该通过解释和讲故事等形式,增长小儿的知识。在小孩不听话时,亦不要用老虎、猫、狗等吓唬小儿,这样会使孩子变得胆小、畏缩、孤独。

    游戏是小儿最喜爱的活动,既能促进体格的发育,增强体质,又能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使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得到健全发育。

    《古今医统》说:“有识之初,便当诱其正性。”此指要重视对幼儿的品德培养。其中大人须以身作则,做出模样。若父母言语粗鲁,孩子亦容易出口伤人;如果父母动辄大喊大叫,孩子也往往大哭大闹。正如康克清所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楷模。”

    四是学龄期。其心身特点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古人用这“稚”字,生动地概括出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精神幼稚,神气怯弱的心身特点,故小儿此段时期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仅要注意其生理卫生,更要重视其心理卫生。正如俗话所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爱的不足而感到痛苦,可是,他们也会由于过分洋溢伟大的感觉而腐化堕落。理智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上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要在父母的最好动机之下养成最坏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了。”当前,我国由于独生子女大量增加,不少家庭过分溺爱,不少独生子女表现出种种不良的品德行为。表现为挑吃、挑穿、不尊敬长辈、不爱惜东西、爱发脾气、无理取闹、自私、不关心别人、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等等。这些缺点在学龄期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对独生子女,一定要爱中有教,教中有爱。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使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小养成。

    儿童入学后,要照料自己的吃饭、穿衣和整理书包等,不要事事依靠或由别人代做。从儿童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脑功能的发展要靠外界的适应刺激,因而对儿童既要关怀爱护,又要严格要求,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势必造成孩子的依赖性。这种儿童遇困难就退缩,今后稍有挫折,就有可能发生神经官能症或其他精神病。

    五是青少年。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因此也是人的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其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要求独立,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观察力和想像力显著发展,才思敏捷,抱有各种理想和幻想;记忆力达到高峰,理解力不断提高,求知欲强,肯学习;意志、性格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未定型,好模仿;情感日益丰富,诚挚热情,友谊感、群体感、道德感和爱美感有显著发展;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活动能量迅速增加,性意识开始萌发,逐渐注意异性,要求恋爱,寻觅配偶。

    针对青少年的上述心理特点,应采取下列主要措施:

    第一,要说服教育,循循善诱。家长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青少年以良好影响,一方面又要尊重他们独立意向的发展和自尊心,采用说服教育、积极诱导的方法。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思想、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对他们的错误或早恋等问题,不能采取粗暴,压制及命令的方式,仍要谆谆诱导。

    第二,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在青春发育期,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引起的一系列的身心变化,使青少年遇到许多问题。如突然出现的月经初潮,使女孩子感到羞涩和神秘,以致胡乱对付,成为以后妇科病的诱因;首次遗精使男孩惴惴不安,甚至因相信“一滴精液一滴血”的说法而产生恐惧心理;认为手淫是无耻下流的观念,会使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早恋经常使青少年精神不振;此外,痤疮、少白头、男孩的变声、长胡须以及女孩的乳房发育和发胖等,又常常给开始爱美的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矛盾。由此,不难看出,青春发育期的健康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这个阶段的正常发育特点介绍给青少年,使他们能够了解自己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如何正确对待青春发育期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才可能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正常地发展。

    六是中年。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在生理上是这样,在心理上亦同样如此。在心理上的“盛”主要是指:从中年早期到中年末期,其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正如古人所总结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但是,物极必反,中年时期亦是身心负担最为沉重的时期,往往集诸多矛盾于一身。诸事劳形,万事累心,特别是那些“形志均苦”者,身心负担极重,难于摄养,未老先衰,而思想情绪上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或压抑的状态,必然影响到心身健康,从而导致心身疾病、心理病态以及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发病率的增高。因而,中年人必须重视心理卫生。

    《养性延命录》强调:“壮不竞时”,“静神天想”,就是要求中年人精神畅达乐观,不要为琐事过分劳神。要淡名利、节嗜欲、与世不争。少忧愁,少烦恼,不使头脑思虑过度,这是中年人精神情志调养的重要原则。中年是承上启下的一代,肩负社会、家庭的重担,加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致使思想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必然耗伤精气,损害心神,致使早衰多病。因此,中年人一定要重视调摄神志,注意心理卫生。

    七是老年。现在一般指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到老年,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并由此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其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若遇不良环境和刺激因素,易于诱发多种疾病,难以恢复。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防止伤感。伤感通常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怀旧。人老恋旧事,喜欢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过多地沉缅于对往事的回忆,则必然会因过去的好时光逝去而遗憾。久而久之,便会使心情抑郁,性格也会随之变得孤癖。其二是失落感。离退休后无所事事的清闲,某种愿望或打算落空的遗憾,皆会产生失落感。其三是恋友。老来失伴,挚友作古,皆是老人之大不幸。但悲伤过度,不仅无济于事,而且易伤身损志。“哀大莫过于心死”,精神崩溃往往是身体衰竭的前奏。由此看来,老来伤感,是老年养生之大忌,须时刻提防之。舒适的心理环境既靠社会家庭提供,也靠老人自身调节。人生总有不遂事,过去的已无法挽回,如果您能做到处世超脱,闲中求乐,一定会有健康幸福的晚年。

    要保持较好的心理,还须常用脑。人进入老年之后,脱离了原来繁忙而紧张的工作,过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舒适”生活。然而,正是这种思想和精神上的停滞。怠情,加速了衰老的进程,使人未老先衰。尽管脑细胞的数量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却可通过提高脑细胞的工作效率来弥补这一缺陷。经常积极用脑,可使大脑保持年轻时脑细胞迅速增生期的那种活力。脑的CT扫描表明:经常用脑的老人比其他同龄人大脑萎缩减少,空洞也少。日本一位科学家用超声波测试发现,积极从事脑力劳动,善于思考者,脑血管多处于扩张状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大脑衰老。古人有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以一日不养。”亦是说明了人到老年一定要用脑、养脑。用脑不可过度,过度了反而加速脑的衰老。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怎样预测自己的寿命
下一篇:体质养生—体质的分类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