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健身消费的人很多,其健身措施和观念也是千差万别。那么,这些健身措施都有哪些可取之处,健身人群的观念又有哪些误区呢?人们应去哪儿健身呢?
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一、李女士觉得自己买健身器材划算。对于健身这种长期行为来说,当时虽然贵点,但是以后可以用很多年,而去健身中心每年都要交钱。另外,自己家有健身器材很方便,随时都可以锻炼,时间上也好安排,不像去健身中心,要考虑来回路上的时间,还需要留专门时间而不能抽空子。
二、马先生觉得健身应去健身中心。健身中心设备齐全,可选择范围大。有锻炼的气氛,促使你产生锻炼的兴奋和激情,而自己在家锻炼则是索然无味的。并且健身中心会有一些专业的教练辅导,帮助你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想要的效果,帮助你调整心态。而在家是没有这些的。
而且,现在的健身项目已不局限于肌肉训练,像心肺功能训练、重量训练、印度瑜伽、踏板操、街舞、健美操、形体操、游泳、网球等等项目,早就出现在各大健身会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家是没有这些东西的。
三、林先生也喜欢健身会所。但是住家附近没有,他去离家最近的健身会所来回要一个半小时以上。他算过帐,健身会所年费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而一年是52个星期,如果每周只去一次,那么每次的成本就是40元,似乎贵了,每周两次又似乎很麻烦。后来他花几百元买了一辆自行车,骑车上下班当做锻炼。但问题很快又出来了,他下午总是要陪公司的客人吃饭,而他们大多是开车的,骑一辆自行车去见这些人显得不伦不类。最后林先生发现自己家旁边有个游泳池,10多元钱就可以游一次,非常划算。于是有空就去那里游半小时到一小时,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他的体型还不错。
三个健身投资误区
业内人士说,健身要因人而异,各取所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健身消费登陆中国以来产生过很多误区,最主要有三个:
误区一,为赶潮流而健身
据长沙某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符董事长说,许多人其实并没有健身的热情和愿望,他们买健身器材回去,只是为了向自己周围的人表明──我们家有健身器材。这就好像有人在客厅里摆一堆从来不看的书一样,是毫无意义的消费。
误区二,把健身当作高档消费
据了解,健身消费一般分为按时间段和按次计价两种。而大部分人会选择按月或按年计价。据调查,目前长沙各健身会所所卖的年卡,在会所具备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其价格从1500元至4000元不等,但很多人都会选择3000元乃至4000元的年卡,因为在他们心里,健身和高尔夫一样是一种高档消费。
某健身中心董事长说:“1000多元的年卡和4000多元的年卡从本质上说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所提供的设备,所达到的健身效果都是相同的。不同的顶多就是健身房的装修。其实健身应该是一种大众行为。”
误区三,把健身当治疗性消费
许多人喜欢把健身和治疗联系起来,认为身体出问题的人才需要去做专门的锻炼。比如减肥以及治疗其他疾病等等。
业内人士说,其实健身从16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了,它是一项长期的、保持身体状态的活动,而并非是治病的“疗法”。如果等到身体出了问题再去补救,但身体已经不可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