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平衡
营养平衡可以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食物要多样化,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的饮食原则,这样就能确保6大营养素的全面合理化摄入如果营养过剩,往往导致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据调查,若在13岁前超过正常体重2%的儿童,到30岁以后,有80%~90%的人成为大胖子。小儿肥胖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营养不足,便会引起营养不良的一系列症状,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容易染病,更严重的是削弱了人体的抗癌作用。
动静平衡
属能量平衡,生命的3大支柱,除营养平衡外,运动和休息也不例外。人体器官的运动,有张有弛。过多运动,不注意休息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损身耗体导致百病丛生。
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健康,促进患病机体迅速地恢复健康。可是锻炼中出现头晕、恶心、胸闷、气喘、四肢无力,锻炼后明显肌肉酸痛、精神恍惚、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睡眠失常、面容憔悴、身体消瘦、体重下降等,则说明运动量过大,有损健康。静可使人得到休养,静即排除杂念,心静神定,有助于养精蓄锐,增强免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但身体过静、运动得太少,则易使人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精神不振,以至生病。因此要注意动静平衡。
心理平衡
属信息平衡,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精神崩溃会导致身体崩溃。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顺境、逆境都会遇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务必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自我控制的良好状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也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健康,体貌自然安泰。据报道,人类有70%的疾病与脑有关,这个脑主要是心理状态,精神作用。“笑口常开春常在”,健康长寿多与开朗乐观的性格结缘。
环境平衡
机体的存在要与多变的环境相适应。这就要求人们应努力做到适应环境变化,增强机体抵御外界变化的能力。人类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空间,力求环境优美、舒适及安全。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80%~90%是环境失衡造成的。人体一方面从环境中摄取空气、水、食物等生命必需的物质,在体内经过分解、同化,组成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在代谢过程中,机体内产生各种机体所不需要的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中,在环境中又进一步变化,作为其他生物的营养物质再被机体利用。因此,人体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要保护人类生存的大环境,才会少生病,否则不仅会生病,甚至不能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