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超过39℃以上者,称为高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有人认为物理降温(头部冷敷外)与药物降温不能同时应用,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两法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发现应用退热药物后随即给予温酒精擦浴降温效果较佳。
近年来国外有关学者认为,擦浴退热浪费了护理时间。我们认为给予退热药后予以温度为41℃—43℃酒精擦浴效果更佳,其原理为,热酒精挥发快,从机体带走的热量多,热酒精可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机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酒精温度略高于皮肤,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将带走体内大量的热;及时使体温下降,预防高热惊厥;由于解热药与物理降温相结合,在一定时间内较理想地控制体温回升;由于酒精的温度与患儿皮肤温度接近,擦浴时不会因冷刺激引起不适,也不会因患儿哭闹增加产热。
降温时护理注意:不论何种降温方法,都应是心前区放置热水袋,头部冰敷要重视;对有皮肤损害、有出血倾向者禁用酒精擦浴;擦浴时禁擦后背,胸前区、腹部和足底等处;新生儿应慎用;应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脉搏及神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