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城部分媒体都报道了藿香、蒲公英、板蓝根药用植物可以成为桌上凉拌菜,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等相关部门,得到的答案是:药用保健型蔬菜还处于试验阶段,对于相应的论证还需要时间。看来,中药当蔬菜吃还有一段时间。
蔬菜首推“保健”理念
“中药保健型蔬菜”其实首推的是“保健”理念。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蔬菜室副主任李红岭介绍说,正在试验的63种蔬菜绝大部分取自中药材,而由于选取的部位不同,种植的方法也有别于中药的栽培,所以它的药效没有中药那么强劲,但又或多或少有一些中药的功效,如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养阴、补血等等,所以定位于“保健”比较合适,也是向百姓推广保健养生的理念。
“试验的品种也是精挑细选过的,”李红岭主任说,“首先要考虑适不适宜在北京种植,还要考虑到食用的安全与口感,所以我们引进的63种药用型蔬菜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没有剧毒的药材,如板蓝根、决明子、防风等;第二类是芳香植物如薄荷、紫苏、薰衣草等;还有一类是山野菜,如山窝苣、苣荬菜等等。并首先在通州大运河配送中心进行试验,面积共有10亩。”
保健型蔬菜都有半人高
在通州大运河配送中心的实验田中,63种药用保健型蔬菜郁郁葱葱地依序排开。这是中药蔬菜的种植,不像我们想象的在一个大棚里面,完全是露天的。保健型蔬菜也不比普通蔬菜那么矮小,一般都有半人多高,像金银花能长到2米多高。如果不是每个品种都标有品种的名称,站在这些中药前还真不知道种的是什么。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蔬菜室副主任李红岭说,由于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所以每个品种都种植的面积不大,所以看上去也没有连成片的感觉。
不是简单的根叶分家
据李红岭主任介绍,虽说这些都是药材,但与药材的入药部位不一样,一般药材的入药部位都是根部,而作为蔬菜主要是食用它的嫩茎、嫩叶和花等。
李主任强调说,这不是简单的根叶分家,把嫩叶当菜吃,而根留着入药。因为我们推出的是蔬菜,所以要按蔬菜的种植方法培植,基本上都是当年种植、当年采摘。而且蔬菜浇水、施肥都要多一些。但药材是半野生的种植状态最好,所以不需要那么精心料理。另外,由于使用部位的不同,作为蔬菜的中药要多施氮肥,这样可以促进茎叶的生长。
论证还在进行当中
对于是否在食用后会出现不良反应?李主任的解释是,他们也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毕竟是中药,所以也将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不过从现在推出成为菜肴的10来种蔬菜看,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也比较符合人们的蔬菜食用习惯。李主任说,一个成年人一天食用少于100克,应该是安全的。
食用安全应该考虑
对于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63种试验蔬菜,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副教授认为即便是“药食同源”,也要有适宜的人群。
何教授说,“药食同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这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先是食、后是药,这主要是按食品的使用方法,不会有很强的生理作用,适合的人群很广泛。但如果为先是药、后是食的,则主要取它的药效,这时就应该慎重食用。从63种中药保健型蔬菜看,属于药食同源的也都是先是药,后是食的。按中医的补益或是调理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对于蔬菜的选择最好也要分出适用人群。
在63种中药保健型蔬菜,何教授指出,有一些并非药食同源,如板蓝根、大黄、丹参等。像丹参主要是活血化淤,但如果是血压高患者,或是有出血倾向的就应该慎食;而大黄可以泻热毒,属于泻药,有便秘的人吃了当然好,但一般人特别是体质虚弱的人吃后可能就会拉肚子。何教授说,这些现象都是因人而异的,这并不意味着吃了就肯定会有不良反应,大家食用时,首先要了解它的保健功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选择。谨慎食用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医病不能靠蔬菜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李艾莲教授说,“中药保健型蔬菜”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只是一种蔬菜,所以不需要经过医药部门的审批,当然也不能依靠吃蔬菜来治病。它的作用仅仅是让人体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增多,对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李教授说,就像我们吃西红柿,它的VC含量高,就可以对预防感冒等病毒有一定效果,所以多吃西红柿也有保健作用。
对于“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李教授说因为蔬菜与入药的部位不同,所以蔬菜的药效远远达不到药的治疗作用。但如果在市场上推出保健型蔬菜,就应该注明它的保健功能、最高食用量、适用的人群及季节等。
年底将推“礼品菜”
据李红岭主任说,他们现在除了要论证保健功效,同时也在对蔬菜的食用方法进行开发,找到中药保健型蔬菜的最佳烹调方法。预计年底将在宾馆饭店以及部分超市推出,主要是以礼品菜的形式,品种以现在较为成功的10多种为主,大概价格会卖到5-6元一斤。李主任说,西兰花早在1990年就试验成功了,但真正走进家庭饭桌也是近几年的事,所以,保健型蔬菜的认可也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