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披露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已经成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有关专家提醒,由于传统观念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和有些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因此必须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错误观念。
北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对1993~1999年5900份北京地区药物不良反应报表的分析表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中,中药以13.4%的比例占第二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1994~1999年10月因药源性疾病住院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致病药物中,中药仅次于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排在第三位。
中药的不良反应涉及已经被禁用的含有马兜铃属中药的成药(如龙胆泻肝丸)。该成分可引起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等。此外,一些常用中药也出现了类似报道,如大黄以及有宣肺、利咽功效的桔梗等。
大黄已有2000余年的药用历史,但是近日以大黄为君药的排毒养颜胶囊,被消费者告上法庭,原因是长期以美容为目的的服用导致了继发性便秘。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辞海》称,大黄含有多量鞣质,因此服用后会呈收敛作用;停药后,也往往会出现继发性便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大黄的主要作用是
消炎,也有一定的泻下作用,但绝对不能长期服用,这类中药在某种程度上像毒品一样,会“成瘾”,产生依赖,一旦停药,就会出现继发性便秘。
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中药万万不可乱吃,如果有患者发现不良反应,可以与当地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