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家庭医生 > 小病自疗 > 外科疾病
乳痈的诊治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乳痈是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特征的疾病。多发于产后哺

    乳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多见。

      西医的急性乳腺炎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忧思恼怒,肝气失于疏泄;或过食肥甘厚味,胃腑积热,致使肝气、

    胃热相互郁结,经络气血蕴热阻滞,结肿成痈;或因产妇乳头皲裂,乳汁不能吸尽

    而结;或因产后虚弱外邪易于侵入;或因乳汁壅滞;或因胎气旺盛,胸满气胀,气

    机失于疏泄。热毒郁久,耗伤正气,气血虚弱不能拒邪外出。

    [辨证论治]

      主症:乳痈初起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恶寒发热,

         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数是为气滞热壅。若见壮热,

         乳房肿痛灼热,肿块变软。或切开后排脓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舌

         红苔黄腻,脉洪数是为热毒炽盛。若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中脓水

         不断,或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食少。舌淡苔薄,

         脉弱无力是为正虚邪恶。

      分析:胃内热盛兼肝气郁结,气机失宣通,乳汁积滞故乳房有肿块。瘀滞阻于

         经络则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数是瘀滞生热

         之象。属热毒内炽者,内热盛则壮热,瘀热使乳房红肿热痛,热盛肉腐

         则成脓故肿块变软,瘀滞未除则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舌红苔黄腻,

         脉洪数是热毒内盛之象。属正虚邪恋者,乳痈后期热毒耗伤气血,不能

         生肌收口故脓水不断或成乳漏。气虚血少则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脾气

         虚不运化则食少。舌淡苔薄脉无力为气虚血少之象。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或托里排脓。

      处方:取阳明、厥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

         取穴肩井、天宗、合谷、膻中、少泽、太冲、膺窗

      方义:乳痈为病,乃胃热、肝郁、火毒所致,肩井为治疗乳痈的经验穴,有消

         肿散结之功;天宗配少泽善治乳房疾患;膺窗、膻中两穴,疏通局部气

         血,配合谷疏导阳明经经气,太冲疏肝解郁。诸穴共奏清热、消肿、散

         结之功。

      随证配穴:正虚邪恋加足三里、气海;气郁加期门、行间;胃热加内庭、梁丘、

         乳根。

    [其他疗法]

      1. 耳针:乳腺、内分泌、肾上腺、胸。毫针强刺激泻法,留针20~30分钟,注

        意局部消毒,慎防感染。

      2. 刺血法:在患者背部寻找红色丘疹,局部消毒后,用针刺破,以手挤压出血

        少许。一般红疹见于第7颈至12胸椎之间的背部,直径约为0.5毫米,不高出

        皮肤表面,颜色鲜红,指压不退,稀疏散在,数量不等。所有红疹均须用针

        挑刺出血。只针1次,不必进行第2次。

      3. 艾灸法:主穴肩井、乳根,配穴曲池、手三里、足三里。艾卷温灸,均灸患

        侧穴位,每穴每次灸5~10分钟,每天1~2次。

      4. 拔罐:早期在大椎,第四胸椎夹脊、乳根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每

        日一次,溃脓后局部拔罐,吸尽脓血。

    [按语]

      本病发于妊娠期的称为内吹乳痈,发于哺乳期的称为外吹乳痈。

      针灸对乳腺炎早期出现肿块而未化脓者有一定效果,初起可热敷配合治疗,若

      已化脓须转外科治疗。哺乳前后保持乳头清洁。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丹毒的诊疗
下一篇:乳癖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