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之后,在组织、器官成体腔内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形成一腔,周围有完整的腔壁。根据本病发无定处,井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属中医“流注”的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因疗,疖、痈等热毒流窜,或跌打损伤,血溢络阻,杂毒燃发,或皮肤破伤,湿热毒邪人于筋脉,窜流阻滞,结而为肿:或于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又因寒邪外来,使暑湿热毒阻于营卫肌肉之间。以上诸因素均可致使气血阻隔,邪毒内窜,热毒壅滞,腐肉成脓.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脓肿既可发生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后期,如扭伤后感染、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结炎、丹毒、疖等,也可由远处原发病灶经血流或淋巴管转移其病理为局部充血肿胀,炎性浸润,最后形成局限性脓肿。 治疗 (一)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余毒攻窜 发病前有疗疮、痈、疖等病史。伴有壮热、口渴,甚则神昏谵语等全身症状。苔黄,脉烘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透脓排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黄连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紫花地丁12克,蒲公英12克,金银花12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当归12克,忍冬藤35克,赤芍12克,皂角刺12克,炙山甲12克,生甘草7克.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l粒(化服)或紫雪散3克(分2次吞服). 2.暑湿交阻 多发于夏秋之间,初起恶寒发热,头胀,胸闷呕恶,周身骨节酸痛,胸部可布白痞,继之(约2周)可出现脓肿。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 清暑化湿,和营托毒。 [方药] 清暑汤加减:青蒿12克,藿香16克,佩兰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2克,紫花地丁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炙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生黄芪12克,六一散16克. 3.瘀血凝滞 劳伤筋脉诱发者,多发于四肢内侧,跌打损伤诱发者,多发于伤处。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微红,或呈青紫,溃后脓液中央有瘀血块。妇女产后恶露停滞而成者,多发于小腹及大腿处。发病较缓,初起一般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化脓时出现高热. [治法] 和营逐瘀,解毒透脓。 [方药] (1)劳伤筋脉者以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当归12克,赤芍12克,金银花16克,丹皮12克,黄柏12克,泽兰12克,萆薢12克,川牛膝12克,生苡仁12克,紫花地丁12克,皂角刺12克,炙山甲12克,醒消丸3克(分2次吞服)。 (2)跌打损伤者以活血散瘀:当归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苏木12克,酒炒大黄12克,蒲公英12克,炙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枳壳12克,田七粉o.3克(吞服). (3)产后瘀阻者以通经导滞汤加减:当归12克,赤芍12克,益母草16克,红花12克,川芎12克,制香附12克,枳壳12克,川牛臃12克,丹皮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炙山甲12克,醒消丸3克(分2次吞服). (二)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浅表性脓肿初起时局部可用鱼石脂软膏外敷.全身用药可首选青霉素和链霉素。 (三)外治疗法 (1)初期:肿而无块者,用玉霹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者,用太乙膏贴之。 (2)成脓:宜切开排脓引流.较深部脓肿,可作局部穿刺抽脓,抽脓后用生理盐水灌洗脓腔,或注射抗生素溶液。抽脓后应加压包扎,促使脓缩小以致消失。 (3)溃后:脓尽用生肌散,以红油膏外贴. 预防与护理 (1)原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等感染病灶存在者,应认真清洗创面,及时换药,通畅引流。脓肿切开引流后,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应用时更换敷料。 (2)病期应卧床休息至肿块完全消散,以防病情反复。忌食鱼腥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多饮开水,或以西瓜汁代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