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家庭医生 > 健康快讯
如何走出冬季保健误区?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随着冬天气温的下降,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发生着变化。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同影响,很多疾病都在此时发作的。诸如患有精神抑郁症者的疾病程度会加深;心血管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冬季最高;那么,究竟怎样健康过冬呢?专家提醒。
    走出冬季保健误区戴口罩防感冒
    人体鼻腔中有许多黏膜,黏膜中的血管呈海绵状,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的耐寒能力可通过锻炼来增强,如果经常戴口罩防冷,反而会使人体变得娇气,稍一遇寒就会患感冒。
    白酒可御寒
    很多人认为饮白酒,特别是度数越高的,越能产生热量,抵御寒冷。实际不然,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它们产生不了什么热量。相反,由于受酒精刺激,血管不能及时收缩防止血液向外输送热量,身体的热量在大量丢失后,人反而会感到寒冷。
  舔嘴唇防裂口
    冷天嘴唇容易发干、裂口。有人常用舌头舔唇,以为可以防止嘴唇干裂,其实这样做,恰恰适得其反。因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以后,就好像抹上了一层糨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更容易起“皮”。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可以适当涂些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
    穿衣越多越暖和
    寒冷时节,有的人穿得鼓鼓囊囊,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系。当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空气层厚度随之增加,保暖性也就随之增大。但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冻后先去暖手脚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从寒风呼啸的室外进入室内,顿时就感到温暖舒适。这时,最想做的常常是想将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旁边烤,或插入热水里烫。其实这样对手脚皮肤保健非常不利,日后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冬季须防季节病
    高血压
    由于气温的下降,血管就会收缩,而里面的血液并没有减少,此时血管壁所受的压力就要大一些,这就是冬天的血压普遍比夏天要高的原因。另外,冬天由于寒冷,人们会多吃一些来御寒,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而户外活动减少,特别是北方人,口比较重,吃的东西过咸,都可造成血压的升高。
    高血压患者在冬天应注意: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2.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4.适当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5.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特别是服氯压定、心得安、甲基多巴等降压药时更应注意。据报道,如果突然停药,约有5%的病人可在40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6.应该保持一个星期量一至二次血压,血压波动期应每天一量。量血压时要使手臂处于放松状态,切忌将衣袖捋至上臂,此时测得的血压是不准确的。
    冠心病
    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恶劣气候,会使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是冠心病的高发期。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心脏的负荷加大;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痉挛,使得原本因粥样硬化而狭窄的血管更加狭窄,甚或闭塞,冠脉痉挛还可使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从而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心肌的急性缺血或坏死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所以冬季也是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合并症的高发季节。
    冠心病患者在冬季应注意:1.保温,避免迎风急走,大风降温时,心脏急症的发生率往往会大幅增加。2.要适量锻炼,避免久卧不动。久卧不动会使血流缓慢,形成血栓,所以冠心病患者应选择下午较暖和的时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但应注意,运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运动量以无不适感为度,过量则有害健康。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3.合理膳食,避免体重超标。肥胖可以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提倡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粮搭配,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4.心理平衡,避免大悲大喜。
    肺炎
    肺病的高发季节是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寒冷季节,老年性肺炎在冬季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年的60%-70%,80岁以上的老人的死亡病因肺炎为第一位。
    老年人的各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免疫球蛋白a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所以极易患呼吸道感染继发肺炎。由于老年人潜在疾病的并发症多,所以老年性肺炎死亡率极高。另外,许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贫血病、糖尿病心脏病或肿瘤等,常容易引发肺炎,加之近年的大气污染严重,也对肺脏造成伤害。
    预防肺炎最重要的是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地锻炼身体,使机体能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酗酒等;注意饮食清洁和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积极治疗慢性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
中风
    每年入冬以后,各医院急诊科的中风患者骤然增多,据专家介绍,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易引起血压升高,再加上中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中老年人从生理上逐年趋于衰老,体温调节及血管弹性反应性降低,对于外界寒冷气候的适应性降低,适当增加室外活动时间,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是预防和降低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普遍存在于人的鼻咽部,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下降,这时病毒就会经过一系列变化进入鼻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造成人体中毒症状,也就是患上流感。
    据统计,14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高达65%,其次是老年人及体弱多病者容易患流感。这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群自身免疫功能较差。另外,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容易得流感,如商店营业员、银行职员、浴室服务员等,据统计,有的发病率高达70%以上。主要原因是与人流接触比较多,难免接触流感病人(向外排毒时间可长到7天,尤其是3天之内传染性最强)或带病的隐性感染者。预防流行性感冒,可以及时注射疫苗,使本身产生抗体。不过流感病毒变异很快,打过疫苗也有可能得病,所以最根本的方法是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合理增减衣服,少到公共场所去。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如有患病并高热不退、神志昏迷、抽搐者,应送医院救治。
  寒冷性脂膜炎
    寒冷性脂膜炎,是冬天好发的一种皮肤病,主要是皮下脂肪层受寒冷刺激而引起收缩,致使表皮血流不畅,加上脂肪细胞很脆弱,易受寒冷的影响而发生变性。于是,保暖不好的大腿或臀部皮下脂肪层较厚的地方,就会出现杏核大小的单个或多个硬块,表皮呈紫红色,触摸较硬,还伴有轻度的痛和痒,严重者可引起溃破。这种病症多发生于喜欢“美丽冻人”的青年女性。
     寒冷性脂膜炎的预防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寒冬腊月季节衣裤穿着要宽松暖和,使皮肤免受寒冷的刺激。平时多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和提高耐寒能力;多食些高热量、多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一旦发生寒冷性脂膜炎,也不必惊慌,只要适当增添衣裤,注意保暖(如用热水毛巾或热水袋局部外敷),促进血液循环,数周之内便可自愈。若是症状较重,特别是发生了溃破,就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诊治。
  冬季护肤既要补水又要防晒
    冬季,空气干燥,皮肤最容易出现的状况是缺水,新陈代谢较为迟缓,皮脂腺和汗腺分泌也都减少,皮肤容易变得干燥皲裂,甚至眼周出现很明显的小皱纹。
     此时的饮食要多食用蔬菜、水果,适量吃些鸡、鱼、肉,以补充体内水分及营养。此外,还要喝足够的水使体内水分充足。假若一天喝不到1至2升的水,脸部会因缺水而显得皱皱的。
    另外应该减少用热水洗脸的次数,人的面部在冷空气的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气一过后,低温重新作用,毛细血管恢复原状,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产生皱纹。洗脸后,涂上油脂护肤化妆品,经常按摩面部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每星期可使用1-2次面膜。如手足皮肤出现裂口,可以涂一些防裂油膏。同时也要注意工作和居室环境。由于冬季室内暖气、水炉散发出的热量,使得工作环境和居室空气干燥,要靠人为来增加空气湿度。可以在暖气上或火炉旁放置水盆,晾些湿衣物,或在炉子上烧水,或多养些花草,或摆设鱼缸,既美化居室,又起到保湿作用。
     一般人认为,冬天没有强烈的太阳,肌肤不会受到紫外线伤害。其实人体肤色深浅是由皮肤中黑色素所决定。在紫外线照射下,基于肌肤天然防御系统,黑色素细胞会产生黑色素,以防紫外线对皮下细胞造成的伤害,肤色就会呈现被晒黑的红黑色。所以就算在冬天,肌肤也会因紫外线伤害而变黑。使用防晒保养品是避免紫外线伤害的要素之一。由于黑色素是人体天然防御系统自然形成的,一年四季紫外线防护做得彻底,保养肌肤功能的黑色素也将随着人体肌肤的新陈代谢作用自然褪去,不需人工外力刺激,即可恢复肌肤原有的美白本色。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白领不要只顾形象不顾命
下一篇: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压力过大易“健忘”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