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病为发生在黄斑部的孤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本病多见于20 ̄40岁青壮年,无性别差异,多单眼发病。由于新生血管的渗漏、出血、机化,最后形成瘢痕,使中心视力永久性损害。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多,我国不少病例可能与结核、病毒感染有关。
[症状体症]
1.视力显著减退、视物变形; 2.视野有中心暗点; 3.眼底表现:病变局限于黄斑部、1/4 ̄1DD大小之灰白色或灰黄色圆形(或椭圆)渗出病源,边缘不清,稍隆起,病源周围多有环形或孤形出血,可合并盘状视网膜浅脱离及硬性渗出;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病变活动期在造影早期可见新生血管及斑点状、网状或条纹状荧光渗漏,恢复期及瘢痕期可见造影早期高荧光及病源周围的透风荧光及色素性荧光遮蔽等改变。
[诊断依据]
1.好发于20 ̄40岁青壮年,常为单眼发病; 2.症状:视力明显下降,视物变形; 3.视野有中心暗点; 4.眼底表现局限黄斑部渗出水肿及病源边缘的新月形或轮状出血; 5.荧光血管造影可见黄斑部新生血管。
[治疗原则]
1.早期可给皮质类固醇及消炎药物治疗; 2.病因治疗; 3.氩镭射光凝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4.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中西药物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视力改善,新生血管消退,渗出及出血吸收。 2.好转:渗出及出血减少,新生血管部分消退,视力略有改善。 3.未愈:症状及眼底无变化。
[专家提示]
本病由于炎症引起黄斑损害,所以视力预后较差。关键在于早期治疗,并寻找致病因素,在治疗眼病同时治疗全身病。急性期要注意休息。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有新生血管时,最好也进行镭射治疗。通过综合措施促进渗出及出血的吸收,有部分病例由于早期治疗也能恢复较好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