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群,男,1964年11月,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教授,硕土生导师。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完所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学组组长。亚洲腔内泌尿外科学会委员。 睾丸是男性的性器官,左右各一,正常情况下均位于阴囊内.自查非常方便。所以,睾丸肿瘤是能够早期发现的。 早期迹象 常为一侧睾丸肿大,无明显疼痛,但有沉重和下坠感。少数可突然出现疼痛性肿块,伴有发热、寒颤及局部红肿,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或其内血管栓塞所致,容易与急性附睾睾丸炎混淆。有的患者可出现乳房肿大、疼痛等,是肿瘤分泌激素所致。 检查方法 若自查发现阴囊内有肿块或任何异常.应尽快去泌尿外科就诊,医生会为你做相关检查。 阴囊检查 B超检查 血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甲胎蛋白(AFP)测定: 胸部X线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 说明 1.睾丸自检。先洗个热水澡,使阴囊松弛,以便摸到硬块和异常。检查时,双脚站立,摸摸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正常睾丸呈卵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 2.医生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肿块后,大致可区分良恶性病变。怀疑睾丸肿瘤后,不宜作睾丸肿瘤局部穿刺活检,因较容易引起肿瘤转移。确诊睾丸肿瘤性质需依赖手术后的病理报告。 3.B超检查,可较准确测定睾丸的大小、形态及有无肿瘤发生。特别是隐睾患者,可了解睾丸发育情况及是否肿大、恶变等。 4.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值<5微克/升)和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5微克/升),检查值超过正常值,应作进一步检查。 5.胸部X线检查,包括透视或拍胸片,以了解有无肺部转移。 6.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较为精确地了解腹膜后有无转移,对尚未行隐睾摘除、可能已恶变的患者尤为有益。 睾丸癌好发年龄为小于10岁及20—40岁,这两个年龄组中还存在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 出生时睾丸未下降到阴囊内的隐睾患者,其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20—40倍。隐睾患者2岁前手术,睾丸一般不会发生恶变;3—10岁间手术,可明显降低睾丸的恶变率;10岁以后即使手术,也不能降低睾丸恶变率。近亲中有患睾丸肿瘤的人;睾丸有外伤史,或接触过某些化学物质如锌、镉等;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女性,其男性后代患睾丸肿瘤的机会增加;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时.并发睾丸炎而导致睾丸萎缩者。 治疗原则 睾丸肿瘤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因此,应针对具体病人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一般采用手术加放射治疗或手术加化学治疗的综合疗法,有效率可达90%以上。 预防措施 男性青壮年应经常自查睾丸,有隐睾病史、后降入阴囊者更须警惕.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出生时应检查男性婴儿双侧阴囊内是否有睾丸。隐睾患儿若小于2岁可行激素治疗.部分患儿睾丸可降入阴囊。如无效,则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做得越早,发生睾丸肿瘤的可能性就越小。近亲中有睾丸肿瘤患者,睾丸有外伤史或化学物质接触史的男性,除应定期进行睾丸自查外,每年应请泌尿科或肿瘤科医生检查一次:女性怀孕前或怀孕期间应尽量避免服用雌激素,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减少男性后代患睾丸肿瘤的机会;婴幼儿患流行性腮腺炎及猩红热等疾病时,应及时治疗以免并发睾丸炎、睾丸萎缩,增加患睾丸肿瘤的危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