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人们发现,大多数药物在进入人体后,要经过肝脏代谢,发挥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作用,同时将有损健康的毒物排出体外。近年来,随着许多新药的广泛使用和药物对肝脏损害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如果用药不当,或遇到过敏体质的人,药物可以不同程度地损害肝脏,引起所谓“药源性肝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因此而夺去病人宝贵的生命。
肝脏,位于人的右上腹,成人肝脏的重量平均为1400克左右,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由于它的特殊功能,人们称之为人体的“化工厂”,这是因为它几乎参与一切物质的加工处理,还具有解毒、排泄等功能,它能将很多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经过分解变成无毒物质。如将蛋白质分解代谢中产生的有毒性的氨转变为尿素;肠道细菌的腐败产物、食入的药物或通过呼吸道误入体内的某些有毒物质,随血液进入肝脏后,在肝脏转变成低毒或无毒的易溶的化合物,随尿或随胆汁排出体外,使身体免遭有毒物质之害。
须知,肝脏的解毒功能也是有限的。当用药过量或过久时,或因肝脏功能已经减退、或因机体对某种药物过敏,尽管药物未超过规定的剂量,却可以对肝脏造成损害,甚至使肝功能衰竭,引起药源性肝病。
常见的急性中毒性肝炎,大多属于药源性肝病。其表现为食欲不好、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谷丙转氨酶升高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以发生肝昏迷死亡。引起这种情况的常用药物,有抗生素类药物四环毒、红霉素、磺胺药、呋喃唑酮等;抗痨药雷米封、利福平;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激素类保泰松;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抗癌药硫基嘌呤。镇静安眠药物氯丙嗪、利眠宁、安定、安宁等可引起胆汁郁滞性肝炎,除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和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外,有深度黄疸、皮肤奇痒及血清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嗜酸性细胞明显升高等。长期服用泻药双醋酚丁、降压药甲基多巴等还可引起慢性活动性肝炎。除肝炎症状外,还可出现肝脾肿大、腹水、食道静脉曲张和蜘蛛痣等。病人发生上述药源性肝病后,大多数经过及时停药和护肝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药源性肝病是可以预防的,应在思想上有所警惕,尽量避免服用不必要的药物,特别是以往患过急性或慢性肝炎的人更应注意。必须服用可能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时,要严格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用,切不可自行加大药物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如服用雷迷封、利福平等药物期间,应按医嘱定期去医院检查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肝功能情况,使药源性肝病能及早得到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