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疾病大全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其他
针刺治疗偏瘫机理揭示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针刺头部腧穴,为何能在中风偏瘫的治疗中发挥显著效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孙忠人教授利用头皮针刺运动诱发电位法,揭示了这一头针作用的电生理本质。
    临床资料表明,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为理论依据,在大脑皮层相对应的头皮投影区选穴针刺的取穴方法,治疗某些脑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尤其是对一些脑源性运动麻痹的病人,有时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一现象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并从血管弹性、血液流变学、血液成分、脑电及肌电等角度进行了多层次、多学科的广泛研究。但迄今尚不清楚头针作用的本质,以及头穴与脑内结构是否相关。
    孙忠人就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孙申田教授的指导下,借鉴电、磁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头针运动区针刺运动诱发电位的探讨。他在课题中检查了64例正常人和16例脑梗塞脑出血、伴有运动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结果发现:头皮运动区针刺与电、磁经颅刺激所检测的运动诱发电位作用机理不同。头针通过一定传递方式直接兴奋中枢运动神经系统,是其治疗中风偏瘫等脑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机制。
    研究中观察到,头部存在诱发电位的相对敏感区,离中央前回越近的部位,越易引出诱发电位;远离运动区部位,虽然也能引出,但需要加大针刺的刺激量,且刺激时间要长。另外,一旦病灶累及大脑半球锥体束,就很难引出运动诱发电位。所以对一侧半球锥体束确有损害,尤其是患侧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而在健侧引出的患者,临床头针治疗时,以选用病灶对侧头皮运动区为宜。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什么样的病症才是偏瘫
下一篇:反应性精神病临床表现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