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手术治疗: 主要适应于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妊娠早期和后期阑尾炎及高龄合并主要脏器病变的阑尾炎。
1.基础治疗:卧床休息,控制饮食,适当补液和对症处理。
2.抗菌治疗: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静脉滴注。
3.针刺治疗:可取足三里、阑尾穴,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二次,连续三天。
4.中药治疗:外敷适用于阑尾脓肿,可选用“四黄散”;内服主要是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及通里攻下,可选“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二、手术治疗:
1、手术原则: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后,应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既安全,又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手术系指阑尾还处于管腔阻塞或仅有充血水肿时手术切降,此时操作简易。如化脓或坏疽后再手术,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
2、手术选择:各种不同临床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方法亦不相同。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切口一期缝合。近年对这种类型开展了经腹腔镜行阑尾切除,但须掌握熟练的技术。
2)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如腹腔内已有脓液,可清除脓液后关闭腹膜,切口置乳胶片作引流。
3)阑尾周围脓肿,如无局限趋势,行切开引流,视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可切除阑尾;如阑尾已脱落,尽量取出,闭合盲肠壁,以防造成肠瘘。如脓肿已局限在右下腹,病情又平稳时,不要强求作阑尾切除术,给予抗生素,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以促进脓液吸收、脓肿消退。
3、手术方法:
(1)麻醉 一般采用硬脊膜外麻醉。
(2)切口 宜选择在右下腹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一般情况下采用右下腹斜切口(McBurney切口)或右下腹横斜切口。皮肤沿皮纹方向切开,对血管和神经损伤少。这种斜切口,因三层腹壁肌的纤维方向不同,术后切口愈合牢固,不易发生切口疝。但因这种切口不便探查腹腔其他部位脏器,故对诊断不明的探查性手术,宜选用右下腹直肌旁切口,且切口不宜太小。
(3)寻找阑尾 用纱布垫将小肠推向内侧,先找到盲肠,再沿三条结肠带向盲肠顶端追踪,即能找到阑尾。如仍未找到,应考虑盲肠后位阑尾的可能,再剪开侧后腹膜,内翻盲肠寻找阑尾。寻到阑尾后,用阑尾钳夹住阑尾或用止血钳夹住阑尾系膜,将阑尾提到切口外切除。如不能提出,也需严格保护好切口各层组织后,切除阑尾。
(4)处理阑尾系膜 阑尾动脉一般在阑尾系膜的游离缘,感染炎症加剧时系膜脆弱较易钳断,故尽可能在阑尾根部切断结扎阑尾动脉。如果系膜较阔又很肥厚时,应将系膜逐段分别切断结扎。
(5)处理阑尾根部 在距盲肠0.5cm处的阑尾根部轻轻钳夹后用丝线结扎之,在扎线远处切断阑尾,残端用碘酒、酒精涂擦处理后,用荷包缝合将其包埋入盲肠壁内。荷包缝合不宜过大,防止残留肠壁内死腔。最后,用阑尾系膜或邻近脂肪结缔组织覆盖加固。
(6)特殊情况下的阑尾切除术
1)阑尾在腹膜后并粘连固定,不能按常规方法勉强切除,而宜行逆行切除方法,即先在根部切断阑尾,残端包埋后再分段切断阑尾系膜,切除整个阑尾。
2)盲肠壁炎性水肿严重,不能按常规将阑尾残端埋入荷包缝内,可在阑尾根部切断阑尾,用间断丝线浆肌层内翻缝合方法埋入阑尾残端。如仍无法埋入时,则用阑尾系膜或附近的脂肪结缔组织覆盖残端。
3)阑尾炎性水肿很重,脆弱易于撕碎,根部又无法钳夹结扎时,可用盲肠壁的荷包缝合,将未能结扎的阑尾残端内翻埋入盲肠腔内,外加间断丝线浆肌层内翻缝合。
【治愈标准】
一、治愈标准:
1、手术切除阑尾,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
二、好转标准:
1、阑尾未能切除,症状减轻,有待再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