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疾病大全首页 > 女人 >
老年性白内障

概述
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近年来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

病因
    在全身老化,晶体代谢功能减退基础上加上多种因素形成的晶体疾患。研究证明,遗传、紫外线、全身疾患、营养状况等因素与白内障形成有关。

症状
    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由于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 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检查
    1.皮质性白内障:
    (1)初发期散瞳后可见到眼底红反光中有黑色楔形暗影,瞳孔区仍透明。
    (2)未成熟期在未成熟期晶体前囊下皮质尚未完全混浊,用斜照法检查时,可在光源同侧瞳孔区看到新月形投影,这是此期的特征。
    (3)成熟期混浊扩展到整个晶体,皮质水肿减退,晶体呈灰白色或乳白色。
    (4)过熟期可见虹膜震颤现象。
    2.核性白内障: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
    3.后囊下白内障:在晶体后极部囊下的皮质浅层出现金黄色或白色颗粒,其中夹杂着小空泡,整个晶体混浊区呈盘状,常与皮质及核混浊同时存在。

治疗
    成熟期或近成熟期行手术治疗。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下一编: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