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风湿热是甲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性晚期续发病。各器官有非细菌性炎症,本病多发生于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在潮湿拥挤的环境中发病较多,好发年龄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的3-5年内,复发可导致心脏损害加重。
病因
风湿热的发病机理目前提出中毒免疫学说和病毒感染学说。
(一)中毒免疫学说:风湿热发病于链球菌感染后的2-3周,恰是机体受染后的细胞体液的反应过程。
(二)病毒感染学说:有人通过动物实验及病毒抗体检查发现柯萨奇B4在爪哇猴可引起全心炎、类风湿病变,心肌内可发生类似的阿少夫肉芽肿。
症状
风湿热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与舞蹈病等,于链球菌感染后,单独或不同组合出现。发病期1-4周,约1/2患者有急性咽炎、扁桃腺炎、可有发热、乏力、出汗、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部分人亦可无任何不适。
一、心脏炎。
为最严重的病变,多见于青少年风湿热患者,心脏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发病年龄增长而渐减低。
二、关节炎。
是风湿热最常见的主要表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关节炎多见,为不对称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其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只有关节痛而无炎症表现,典型者可有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炎症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炎与心脏炎症严重程度不相关。成人风湿热患者多以关节炎为突出表现,而青少年幼儿则以心脏病变为主。
三、皮肤表现。
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为特征性。环形红斑多发生于躯干或四肢的内侧,为一种轮廓清楚易消退的淡红色环形红斑,周边可有葡行疹,中央苍白,常呈一过性。皮下结节为2-5毫米大小的皮下硬结,圆形或椭圆形,不与皮肤粘连,无压痛,可移动。常出现于大关节的伸侧,尤其是肘、膝及腕关节,枕骨区或胸腰椎棘突等部位。
四、舞蹈症:成人中少见,在儿童中发生率也很低,多见于女孩。
检查
一、反映链球菌感染指标:
(一)咽拭子培养:要采取新鲜标本,采后立即培养。阳性者只说明有此菌感染。
(二)链球菌抗体测定:常用的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或ASO。抗“O”滴度≥500u才有意义。
二、反映非特异性炎症指标。
(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并有贫血。
(二)血沉增块,可能与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有关,前者与免疫反应有关,后者与炎症反应有关,心衰时血沉可正常。
(三)粘蛋白升高。
(四)C反应蛋白阳性,C反应蛋白是炎症时血中出现的蛋白
以上实验室检查指标应联合进行,综合分析。
治疗
控制炎症,预防复发,保护心脏。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有心脏炎者严格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直到风湿活动症状消失及各项指征恢复正常。饮食应易于消化及富于营养。
二、抗生素:应用青霉素每日160-480万u,持续两周。若对青霉素过敏时可用红霉素。
三、水杨酸制剂:此药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症状控制后可酌情减量,风湿活动停止后2--4周方可停药。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少组织反应,适用于高热、心脏炎、出现心力衰竭、或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出现阿斯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