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性教育,不该空白的一课 近日来,不少家长都反映,性教育成了现在家庭教育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家长们的束手无策并不仅仅在于说不出口,而是他们想说的时候,却发现儿女早从报刊、网站和同学那里了解了有关“性”的认识,而令人担忧的是,儿女们掌握的性知识中,有很多的是非科学和带有社会偏见的。面对这些,家长们真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说了。
西宁市第七中学教务处吴主任告诉记者,现在中小学生普遍早熟,而学校教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很有限,甚至没有。他们学校的初中部由校医务室的老师专门以讲座形式讲授生理卫生等健康教育,高中部则结合生物课讲授男女之间的生理区别,但讲课的老师们本身并没有从思想观念上放开,讲授时就显得避重就轻,这样根本就不能解决学生有关性方面的困惑。另外,吴主任认为,中小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冲击会很容易形成偏见,像男女生正常交往就被说成“丢人”,或者把性看得很神秘,这都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以后的婚姻观念。
据记者调查发现,省城各类学校对学生传授的性教育知识微乎其微。西宁市兴海路小学校长郭峰玲说,绝大部分学校不敢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有的只是让老师们讲授生理卫生健康课,她认为,性知识的传授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 青少年性教育知识如果不加以恰当引导,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有些学校的一些学生受性问题困扰,出现学习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有厌学倾向。特别是一些本身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接受不良社会性信息,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容易诱发严重的自卑感,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以后婚姻观念 ,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塑造。(西海都市报记者 张志忠)
听听孩子怎么说:懵懂的“例假”知识
韩婷(化名)(西宁市第十二中学学生)
我有一个绰号叫“邋遢大王”,这个绰号是由我第一次来“例假”引起的,直到现在,一想起那天发生的事,我心里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由于妈妈以前从来都没有告诉过我有关女孩子这个时期生理方面的事,我的第一次“例假”在我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当时我什么都不懂,同学们也什么都不懂,所以大家都用一种讥笑、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从那以后,班里没有一个同学和我说话,每周一换座位的时候,同学们谁都不坐我的凳子,我被彻底孤立了。可能是受了那一次的影响,现在每次来“例假”的时候我都很紧张,生怕自己再出现那样的尴尬事。后来,学校开设了生理卫生课,同学们才明白了“例假”是每一个女孩子都有的正常生理反应,可是尽管如此,那次的事给我心理上造成的阴影怎么也抹不掉。
就从我自身的事情,我想说的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孩子了解关于这一方面的知识,爸爸妈妈只知道让我们吃好穿好,好好学习,觉得给我们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就是对我们的爱,可是他们哪里知道,真正的爱是从各个方面体现的。如果当初妈妈或是老师给我们讲解过这方面的知识,今天我的心还会痛吗?(幼丽 整理)
读者来电: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省城祁连路小学的汪校长给本报打来电话说,看到《西海都市报》的《一起来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报道后,他们认为法制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5月31日,他们从西宁市城北区检察院请来两名检察官,检察官们结合孩子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和一些典型案例,给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看到这么多和自己同龄的孩子由于不懂法律知识而走上犯罪道路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做学法、懂法、守法的好孩子。家长们在听完课后也表示,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学习法律知识,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制观念。汪校长说,小学生正处在接受新事物的最佳年龄,在小学生中进行普法教育更为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制观念是全社会的事,更是学校的责任。(袁震 整理)
专家连线:揭开“井盖”听“铃声”
性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课程。目前,社会以及学校教育部门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日益重视起来,但性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却存在很多困难,这和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受教育的程度等方面都有关系。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学教育,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性教育问题上一般采取的是“蜻蜓点水式”的教育方式,有些学校在这方面甚至是一片空白。有些家长将孩子的性教育问题视为“洪水猛兽”。
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这时候,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能力都不成熟,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可能已经具备了性意识,并且好奇的心理特点促使他们想去探究这种人的本能。现代社会各种传媒包括电视、网络等都或多或少存在有关情与色的内容,特别是一些色情网站 、色情书籍的存在,如果学校和家长在这个时候不能给予青少年正确的健康的性教育,而青少年通过这种不健康的途径去了解性,将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性教育是要让未成年人正确认识性是什么、性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何保护自己等问题,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性,不要让他们对性有神秘感,不要让他们因为神秘而想入非非。学校和家长不应该回避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这种回避实际上就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因为越是回避,未成年人探究的心理就越强,这就像是未成年人面前的一口井,“井”是客观存在的,学校和家长的回避和掩盖就像给这口井加了个井盖,这就势必导致未成年人越发好奇,有可能使他们盲目地“跳”入井中,受到伤害。性教育就是使他们正确了解“井”中的内容,引导他们从生理和心理方面自我保护。(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