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两性空间 > 性爱文化 > 两性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学生是否需要性教育
xxmy.com  
   

在大学生中发放安全套的事件在校园内外引起了颇多争议。在这些各执一词的争论背后,究竟是大学生不需要性的教育,还是只对这种宣传教育方式不满意,记者走访了一些学校,想听一听大学生们的心里话。
北工大一研究生认为,不仅是企业的做法令人反感,同时在大学中“明目张胆”地发放安全套,就好像是向妓女征税的道理一样,从潜意识中,这件事本身在认同大学生的性行为。尽管大学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性行为,这些学生也的确“需要”安全套进行预防艾滋病,但在校园中放置售套机,或者是企业直接进校发放,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潜在的认可与赞同。如果这是一种性教育方式,又只停留在预防艾滋病上,虽然生活在校园里,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日常话题中也经常谈到性方面的问题,但这样的方式叫人难以接受。他说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满街都是售套机的现象,我们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过火了,这样可能的确方便了一些人,但更多的是污辱了大多数学子。
当然也不乏支持者的声音,只是表面上这种声音相对要微弱得多。北大一位女生认为,对待这种新“潮流”要宽容一些,虽然同学中不把性作为公开谈论的话题,但有几个宿舍没有熄灯后的“卧谈会”呢?毕竟校园里存在性行为,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回避这些成年人就该了解的问题呢?选在校园里来发放安全套,它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是现在的学校越来越贴近社会的表现。处在这个时期,我们对性有着好奇心和冲动这是人之常情。社会和学校更有必要考虑的是如何用科学的渠道让我们认识性爱和道德方面的问题,预防总比补救更好。
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北京联大的一名男生表示,虽然表面上大家似乎有些“谈性色变”,是因为课程里没有相关的内容,书里和网上我们也经常找些性和爱方面的内容来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知识,了解并不一定要做,既然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问题,对我们来讲也不例外,回避谈性,只是表面现象。
最近,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专题开展的“倾听大学生心里话”活动的结果令与会的专家们感触颇多。参加活动的学生坦言,十个男生上网,九个半人看过“性”网站,不是有什么龌龊的念头,只是为年轻人无法回避的一份好奇心;许多同学在校外租房住,令人非常担心能否“主观上重视性和道德的问题”;学校开通的“心理健康”热线一半以上的来电是讨论性和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同样让热线值班的学生为难。专家们认为,大学生确实需要性心理、性安全方面的帮助以解决他们的“性迷茫”问题。有专家不隐讳地发问:你们会计算“安全期”吗?“安全套”除了避孕还能做什么?与会的学生有70%回答可以准确无误地计算“安全期”,而差不多所有被访者都没能完整地说明安全套在防止妊娠之外,还具有更为广泛的性卫生和预防疾病传播的作用。
虽然我们的采访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大学生们在性问题上的真实想法,或许研究一下他们需不需性的教育、以何种方式进行比讨论安全套该不该在学校发放更有意义。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