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护理专栏 > 护理专题 > 儿科护理
婴儿心内直视手术后护理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我科于1998年4月至1999年7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根治(体重5~7kg)婴儿先天性心脏病21例。经过精心监护痊愈出院,术后呼吸道管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女8例,男13例,月龄4~8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室间隔肌部缺损5例,膜部缺损9例,隔瓣后缺损7例。7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5例直接缝合,9例采用自体心包补片,7例行心包补片加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常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48~72 h,其中16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末梢循环好,双肺呼吸音清晰,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PO2 13.3~16 kPa,PCO2 4~5.33 kPa,末梢SaO2 0.99~1.00),呼吸频率25~40次/min。拔除气管插管,鼻导管给氧,2 L/min,或面罩给氧,2~4 L/min,持续2~3 d。5例肺瘀血严重,痰多且咳嗽反射差,动脉血气分析值:PO2 8~10.66 kPa,PCO2 6~7.33 kPa,四肢末梢循环差,温度较低,心率快,呼吸频率>40次/min,拔管后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导管给氧1~2 L/min,患儿缺氧症状明显改善。21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现呼吸道并发症。

2 护理

2.1 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

16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①常规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减少胃胀气致膈肌上抬而影响呼吸及防止胃液返流引起的窒息。②每日监测血气值,根据血气值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pH 7.35~7.45,PO2 13.30~16.00 kPa,PCO2 3.33~4.66 kPa,BE-7~-1 mmol/L。同时加大潮气量即体重(kg)×15[1],保持过度通气状态即PCO2<4.66 kPa,有利于氧气交换或适当给予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PEEP)0.3~0.5 kPa,减少肺的渗出,增加氧弥散,促使肺复张,防止肺泡萎缩和限制肺水肿的发展。③随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每日床旁行胸部X线摄片,了解有无肺不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④因婴儿对缺氧耐受性差,吸痰前后呼吸机加大氧浓度至0.60~0.70,维持1~2 min。电动吸痰器的负压控制在11~13 kPa,选择外径为气管内径1/2的无菌硅胶吸痰管作双侧主支气管吸引,即超过气管插管引起有效咳嗽,旋转吸痰管边吸边退管,防止局部吸引负压过大引起气管内壁损伤,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防止缺氧性窒息[2]。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可气管内滴入自制湿化液(生理盐水10 ml、α-糜蛋白酶2 000 U、庆大霉素1万U),1~2 ml/次,待患儿呛咳后再行吸痰,效果较好。本组16例婴儿术后2~3 d摄片示双肺复张好,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示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将呼吸机辅助呼吸次数及氧浓度逐渐下调至脱机。

5例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①由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破坏,丧失了鼻粘膜的加温湿化功能,且婴儿气管和支气管相对狭窄、软骨柔软,肌肉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粘膜柔嫩纤细、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故排痰能力差,吸入的冷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分泌物增多。为此,将氧气经过呼吸机加温湿化槽加温湿化,调节温度至30~33℃后吸入,可减少以上不良反应,婴儿缺氧症状明显改善。②本组为低体重儿,为减少呼吸道的炎性水肿及渗出,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3 mg/d,5例气管切开的婴儿均痊愈出院。

常规行雾化吸入,2~3次/d,每次10~15 min,持续3~4 d。自制稀释液为生理盐水10~15 ml,地塞米松2~3 mg,庆大霉素1~2 万U,氨茶碱50 mg,加入雾化罐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每1~2 h辅助坐起拍背,咳嗽,咳痰。

2.2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预防肺部感染

婴儿术后置重症监护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①地面用消毒液湿拖,3次/d。②空气用紫外线消毒,3次/d,每次1 h,定时通风换气,使空气细菌数<300个/m3。③室内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湿抹,2次/d。④患儿用过的呼吸机管道通过清水冲洗,消毒液浸泡,甲醛薰蒸后方可使用。呼吸机螺纹管每月细菌培养1次,要求细菌数<10个/cm2,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⑤每1~2 d做痰培养加药敏1次,根据细菌种类选用敏感抗生素。本组21例未出现并发症。

2.3 药物的应用

本组21例婴儿因心肺功能差,术后用多巴胺、硝普钠、西地兰等辅助心功能药物3~5 d。待生命体征平稳,心率120次/min左右,维持动脉压8 kPa左右,静脉压0.8~1.2 kPa,尿量20 ml/h时逐渐停药,可防止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引起的肺水肿,扩张肺动脉、肺毛细血管,降低肺循环的阻力,缓解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提高氧气交换,改善呼吸功能。全身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4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整洁、平整、干燥,定时协助患儿翻身,预防褥疮;适当约束双上肢,防止坠床和躁动时抓脱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进食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流质饮食。本组5例气管切开的婴儿进食取半卧位,喂食前气囊放气,并吸引咽部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对于吞咽功能差的婴儿,给予鼻饲营养或静脉营养,本组21例婴儿营养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1,杜晓鹏.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陕西医学杂志,1993,22(9):560

2,李淳成.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监护.护理学杂志,1996,11(2):94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一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精彩推荐
最新更新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