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是来自骨骼系统本身的恶性肿瘤,以骨肉瘤最为多见,多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临床表现常为明显的局部症状(疼痛、肿胀及功能受限),继之而来的是全身性的恶病质表现。采取以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该病预后较差,病人身心痛苦。护理主要在于帮助病人减轻躯体疼痛、克服悲观失望情绪、正视现实,使其能配合治疗。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恐惧;③躯体移动障碍;④自理缺陷;⑤营养不足;⑥自我形象紊乱;⑦疼痛;⑧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⑨潜在并发症--伤口大出血;⑩知识缺乏:肿瘤局部护理知识。 一、焦虑 二、恐惧 三、躯体移动障碍 四、自理缺陷 以上一~四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五、营养不足 相关因素: 1 恶病质。 2 食欲不振。 主要表现: 1 消瘦、乏力。 2 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0%。 3 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铁低于正常。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摄入足够的营养食物。 2 病人营养状态有所改善。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足够的营养对机体的重要性,强调营养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2 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且营养丰富的食品。 3 鼓励少食多餐,注意就餐环境。 4 遵医嘱使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 重点评价: 1 病人营养状况是否改善。 2 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的护理措施是否适合于个体。 六、自我形象紊乱 参照"截肢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七、疼痛 相关因素:恶性肿瘤组织局部浸润,刺激神经末梢。 主要表现:肿瘤局部剧烈、持久、夜间加重的疼痛。 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得到控制。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疼痛是恶性骨肿瘤的主要表现,消除病灶(手术截除)是首选解痛方法;对症处理应与医师配合,才能充分发挥疗效。 2 了解疼痛性质、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以便及早、足量、准确地使用止痛药。 3 避免诱发因素: (1)肿瘤局部制动:①在脊柱肿瘤部位垫枕,维持脊柱生理弯曲;翻身时保护局部,防止扭转。②病人避免下肢肿瘤下地负重;预防跌倒致病理性骨折而使疼痛加剧。 (2)在搬动病人及更换床单时,均应避免对肿瘤局部的触碰。 4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一般在疼痛发作初期即需应用,常用三阶梯止痛药: (1)第一阶梯止痛药:为非鸦片类制剂,如阿司匹林、双氯灭痛、扑热息痛等。 (2)第二阶梯止痛药:为弱鸦片类制剂,如可待因、强痛定等。 (3)第三阶梯止痛药:为强鸦片类制剂,如吗啡、度冷丁等。 5 运用方便易行的自控镇痛装置镇痛:由麻醉师设定止痛药物与剂量,病人根据疼痛程度调节药量。 6 关心体贴病人,给予心理支持及生活照顾,增加舒适感。 重点评价: 1 病人疼痛是否得到控制。 2 病人疼痛的诱发因素是否消除。 八、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九、潜在并发症--伤口大出血 相关因素: 1 瘤体破裂。 2 截肢术后。 主要表现: 1 瘤体局部高度肿胀、血管怒张。 2 肿瘤肢体离断术后残端感染、碰伤等。 护理目标: 1 病人未出现大出血。 2 病人出现大出血时得到了及时抢救。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瘤体自破、截肢切面大出血的可能性,使其心中有数,一旦发生大出血,则能配合医师紧急处理。 2 床旁备止血带与砂袋。 3 避免有瘤体的肢体着地、触碰,尤其是对于瘤体大、局部肿胀厉害、血管高度怒张的病人应在床旁交接班,并备血急用。 4 行离断术病人的护理措施参照"截肢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重点评价: 1 病人瘤体、截肢残端未出现大出血。 2 病人上述部位一旦出现大出血,能得到紧急处理。 十、知识缺乏:肿瘤局部护理知识 相关因素: 1 未接受专业知识教育。 2 病人角色缺如。 3 病人角色增强。 主要表现: 1 自行外敷药物。 2 否认诊断,自行处理病变部位。 护理目标: 1 病人及其家属了解局部护理知识。 2 病人及其家属配合局部护理。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肿瘤局部护理的重要性:延缓肿瘤扩散。 2 对肿瘤局部不能用力挤压、按摩、热敷和理疗,以防止肿瘤细胞扩散。 3 对肿瘤局部不能自涂药油、外敷及作用刺激性药膏等,以防止对肿瘤局部的刺激。 4 肿瘤局部避免受压、触碰,以防出血。 重点评价: 1 病人及其家属是否了解肿瘤的局部护理。 2 病人是否配合进行肿瘤局部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