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护理专栏 > 护理专题 > 内科护理
临床输血实践与管理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输血是临床护理中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抢救和治疗病人中起着重要作用。输血工作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观念的转变,对临床输血应有一个新的认识,加强管理,重视护理,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提高输血护理的内在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科三年来成分输血情况见表1。
表1 1997年~1999年血液科成分输血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临床输血已由原来单一的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因其针对性强,疗效好,可减少输血并发症,且费用少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输血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临床输血必须加强管理力度,护士应掌握各种输血的护理,以提高输血护理的整体水平。

2、 临床输血管理

2. 1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是安全输血的唯一保障
每一项输血规章制度的产生与建立,都是以人的生命、血的经验教训为代价所换取的。应针对输血容易出差错的环节,制定规范操作。如:配血必须一人一次一管,血库取血一次只能取一份等等。要求护士在输血时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通过对输血差错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多数不是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是由于工作忙乱,责任心不强,违章操作,忽视核对工作所造成的。因此我们提出了输血基本技能操作的规范要求:认真查对不马虎,仔细查对不粗心,用心查对不分心,正确查对不失误,床位调动加强核对,真实核对不流形式。

2.2针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输血安全教育
具体措施:实习护生、新护士的岗前培训,轮转护士的入科教育,在职护士进行安全日、强化日教育,对缺乏工作责任心、工作粗心大意、基本功不扎实、平时易出差错、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护士,增强这些人员的安全意识。周五为科室安全讲评日,对把关的事例、差错的苗子等进行讲评,针对差错事故的好发季节,特别是节假日前后、工作忙乱时、交接班等环节,注意强调护理安全,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要求,达到慎独境界。

2.3掌握现代成分输血,不断提高输血质量
近年来,临床输血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成分输血的兴起,使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现代输血概念的拓展,造血干细胞移殖、紫外线照射并充氧的输注等新一代成分血输注也已为临床应用,但临床护理人员对各种输血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感到陌生,缺乏相关的知识,盲目操作,造成输血反应,增加病人的痛苦,甚止造成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学习,对常用的成分血输注如: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应熟练掌握适应症、并发症、操作方法及不良反应处理,了解成分输血的原理及效_溲だí

3.1心理护理
3.1.1 掌握输血病人对环境的要求,建立良好的病房环境,如: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新鲜,安排好合适的床位,使病人感到舒心安心。护士应以娴熟的技术和和蔼热情的态度,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配合治疗。

3.1.2针对不同输血情况的病人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对首次输血的病人,应告诉为何输血,输血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和反应,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对以前输过血的病人,应询问输血时及输血后是否有反应,如果有要告诉医护人员并通知血库。经常输血的病人,应尽可能记住自己的血型,以便与医护人员进行核对。

3. 1. 3对惧怕输血,如认为输血可能会引起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而不愿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人。护士应说明输血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我国目前采血输血的各项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关部门已采取严格的检测手段,以减少疾病的传播,输血后得传染病的比例明显下降,病人应权衡利弊,积极配合治疗。

3. 1. 4对输血后产生依赖性的病人,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应讲明长期输血存在的危害性。由于现代医学科学水平的局限,尚难杜绝输血后的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再障患者多次输血可增加心脏负担,疗效减退,贫血症状得不到改善,同时可能有溶血存在,并可发生血色病等。

3. 1. 5除了上述几种情况,临床上还会碰到一些影响病人输血的因素,目前因血源紧张,输血病人必须原单位完成献血任务,或有家中直系亲属献血,也可采取交付成份血液双倍金额的方法,这样的手续须每月办理一次。一些病人单位献血任务未完成,家属因某些原因不能献血又无法支付较大数额的现金,这当中病人与家属之间会产生矛盾,护士要做好病人与家属的情绪稳定工作,作好必要的解释,帮助解决具体的问题。

3. 1. 6对某些需要预约用血的,如:单采血小板、三洗红细胞、节假日用血等,应及时告诉血库用血时间,成份血液的种类,并详细交班。由于输血病人的家属须献血这一规定执行以来,临床家属咨询献血常识的人员增多,为此护理人员要作好健康宣教工作。一个健康的人,经过严格体检,每次献血量200~400ML,两次献血的时间不少于三个月,一年献血3~4次,对身体健康是不会有影响的②,以消除家属献血人员的顾虑。

3.2、根据不同情况,突出护理重点
3.2.1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病人,因放疗化疗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一般给予输血支持疗法。化疗后血小板常在用药后5~7天开始下降,10~14天达到高峰,临床上此时应严密观察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告诉病人尽可能的避免创伤性活动,防止致命性颅内出血。

3.2.2当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病人出现血型变异时,护士应高度重视。血型变异可能与红细胞上相关抗原变弱及免疫抑制有关。因此当输血前与病人核对血型发现不相符时,及时与血库取得联系,重新作血型鉴定。

3.2.3对RH阴性血型病人,因较为少见,如稍有疏忽,就可造成输错血型的严重差错。所以,当病区内有被确定为RH阴性血型的病人时,应在病例卡上作好醒目标记,交班必须做到人人知道,开医嘱及写交配 3.2.4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人,血中存在多种抗体,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输血可加重溶血的可能,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可能不输或少输。如需输血则要求每天抽取新鲜血标本,不可使用隔日标本,以反映患者当时体内免疫血清学状态,一般输注洗涤红细胞,以清除部分抗体,减少输血反应。

3.2.5一些慢性非失血性贫血病人,因其血容量正常,合并其他成分缺乏少,输血的目的是提高血色素,增加血液的携氧能力。所以选用安全有效容量较少的红细胞输血。护理中应防止输血致循环超负荷,掌握输血速度和量。一般情况下,每分钟输注4~6毫升为宜。心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严重贫血的病人,输血速度宜慢,每小时每公斤体重1毫升较为稳妥。

3.3、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衡量一个医院输血工作质量好坏的尺度。输血过程中除应确保血型的准确,还应保证血液质量。如;血液保存温度在2-8℃范围内,血袋不能剧烈震荡,血液内不能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以减少红细胞破坏所产生的溶血反应。严格按医嘱给予输血前用药,以防发生过敏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输血细菌污染反应。体温大于38.5℃的病员暂缓输血,输血应安排在抗生素应用的间隔时间内,输血前后一般不宜使用高浓度的药物及化疗药,因血液浓度高,输血速度相对较慢,高浓度的药物可造成对局部血管的损伤。须同时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应先输血小板然后输红细胞。因血小板寿命短,静止后容易聚集成团而影响疗效。输血过程中病人主诉:嘴皮增厚、面部颈部出现荨麻疹,应考虑过敏反应,输血后病人出现腰背部酸痛、血红蛋白尿、黄疸,这时应考虑到溶血反应的可能③。对输血反应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一旦怀疑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保持静脉输液通畅,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4、小结
我科护理组通过加强输血规章制度、输血安全教育、规范操作,强化了科室护理人员的输血安全防范意识,多年来,输血差错发生率保持在零。通过对输血病人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输血护理的内在质量不断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①张文康主编,贫血防治333问,中国医药出版社,1998年9月。
②华玲琳,岳树森编著,输血与血库专业知识问答,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3月。
③赵伟,李心春主编,输血反应与临床处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肾功能不全需要注意的事项
下一编:肝性脑病的护理
精彩推荐
最新更新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