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护理专栏 > 护理研究
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1.1 扎两根止血带法

马俊英[1]报道,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上(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经6000多例儿童的临床实践,一针见血率达99%,认为扎两根止血带比扎一根 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张清智等[2]用于脑血栓致偏瘫、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致肢体麻木等不能配合握拳患者的静脉抽血,一针成功率达98%,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经1260例的临床应用,认为效果好。侯艳等[3]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1.2 易见回血法

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姚学娜等[4]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出两种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为1209例血管弹性较好的患者行静脉穿刺8984次;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为247例细小血管和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行静脉穿刺2634次,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傅军[5]报道的手捏输液器下段法,如头皮针在血管内,可见明显回血,反之,无回血。避免了头皮针进了血管无回血,回退针时有回血的现象。吴军玲[6]、常宇峰等[7]采用了增大输液管道负压穿刺法,使回血迅速易见。方法为:按常规输液排气后夹紧调节器,将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并挤去前端液体0.2ml[6]或0.6ml[7],固定好返折处,穿刺针刺入皮下后,松开返折处,按常规法穿刺血管,一旦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前者将该法与常规输液法进行对照,选择年龄超过60岁,且血管脆性大、细小血管、脱水、休克患者500例,小儿患者500例,结果成功率分别为:增大负压法98%和100%,常规法92%和96%,后者选择46例休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结果常规法成功16例,30例采用增大负压法,成功28例,失败2例。认为增大输液管道的负压,使管道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力,当穿刺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即迅速流入针管内,穿刺易成功。

1.3 局部血管扩张法

1.3.1 外涂血管扩张剂法

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李波[8]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36例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程丰徽等[9]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应用32例次,其中18例次为50岁以上行化学治疗3个疗程的肿瘤患者,8例次为5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6例次为39岁以上其他疾病患者,成功率分别为100%、62.5%、100%。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冯敏等[10]研究探讨出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作了50例次应用,一次性成功38例,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1.3.2 热敷法

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张秀兰等[11] 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515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陈英等[12]对指趾静脉穿刺、戴文燕[13]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1.4 进针角度的选择

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而任永峰等[14]主张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李冰等[15]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主张35°角进针;陈英等[12]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主张10~15°角进针;刘芳莉[16]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主张超过40°角进针;戴文燕[13]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主张10~45°角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主张20~30°角进针。均达到了容易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

1.5 非握拳穿刺法

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万淑芝等[17]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经万余例的实践,成功率达98%以上。王润兰等[18]主张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有主张反复握拳、松拳[18,19]认为握拳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穿刺时,患者手自然下垂、弯曲。樊小平[20]吕炳华等[21]采用握指法,即操作者左手握紧被穿刺手的4个或5个手指,使其手向掌面弯曲成弧形。经百余例实践效果满意。[20]与握拳法对比,分别穿刺12080人次,结果握指法一次穿刺成功11234人次,成功率93.0%,而握拳法一次穿刺成功10026人次,成功率83.0%。[21]

1.6 手指推、压法

汪丽华等[22]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cm)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穿刺后即松开。该法与压脉带固定法比较,效果优于压脉带固定法。对静脉容易滑动的老年患者,作静脉抽血时,国外学者[23]主张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压住距进针处0.3~0.6cm的皮肤,针尖穿透皮肤和进入血管一气呵成。

1.7 仪器显示穿刺法

赵永胜等[24]报道,冷光乳腺检查仪通过光束的透射,将皮下静脉的分布与走行清晰地显示出来,尤其是肉眼看不到、手摸不清的静脉,临床用于小儿静脉穿刺100例,穿刺1102次,一次成功1081次,成功率为98.1%。俞文敏等[25]成功研制出手背浅静脉显示仪,它能清晰显示静脉的数量与形态,特别适用于手背脂肪厚的女性和儿童,临床应用150例,成功率100%。

1.8 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吴云霞[26]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主张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报道了100例扎穿者,成功补救90例,成功率达90%。认为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孔力等[27]对此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此补充得到王海平[28]的赞同,并强调了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1.9 其他方法

马晓军等[29]对老年或长期经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施行手术用粗针头(12~16号)作静脉穿刺时,采用了针头进入皮肤后,针口斜面向下压血管,刺入血管后,再将针口斜面转向上方固定的新方法,选择38例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实践(先行常规法穿刺,失败后再用新方法),常规法只成功5例,新方法成功30例,失败3例。李冰等[15] 报道,有关穿刺成功的因素中,强调了操作者的心理因素—自我控制能力,只有控制调好自己的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才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马俊英.为儿童作静脉穿刺扎两根止血带好.中华护理杂志,1990,25(1):43.
2 张清智,叶启芳,赵万淑,等.对“为儿童作静脉穿刺扎两根止血带好”一文的补充.中华护理杂志,1991,26(6):283.
3 侯艳,王淑云.水肿病人的静脉穿刺方法.中华护理杂志,1993,28(8):474.
4 姚学娜,马春涛,高世红,等.输液时静脉穿刺易见回血法.中华护理杂志,1993,28(10):611.
5 傅军.提高一次性输液器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介绍.护士进修杂志,1993,8(1):5.
6 吴军玲. 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山西护理杂志,1998,12(1):37.
7 常宇峰,叶叙贞,王丽萍,等.增大输液管道负压用于休克病人静脉穿刺.山西护理杂志,1998,12(1):39.
8 李波.小静脉穿刺新法.实用护理杂志,1995,11(7):31.
9 程丰徽,张淑兰,陈美键,等.阿托品注射液在周围浅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山西护理杂志,1997,11(5):229.
10 冯敏,刘安琴,孙燕芳.山莨菪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187.
11 张秀兰,马正莉,盛杰,等.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1):652.
12 陈英,杨勤国,赵萍.200例指趾静脉穿刺.护士进修杂志,1992,7(4):42.
13 戴文燕.再探小儿静脉注射法.实用护理杂志,1993,9(9):3-4.
14 任永峰,史金枝.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山西护理杂志,1997,11(3):124.
15 李冰,张淑云,吴冰.老年患者浅小静脉穿刺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1992,7(2):39-40.
16 刘芳莉.老年患者静脉特点及穿刺方法.实用护理杂志,1994,10(9):45.
17 万淑芝,王英娴.手部静脉穿刺不宜握拳.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72.
18 王润兰,杨筠松.手背静脉穿刺半握拳比握紧拳效果好.山西护理杂志,1993,7(2):40.
19 胡靖.亦谈手背静脉穿刺体会.山西护理杂志,1996,10(2):94.
20 樊小平.手背静脉穿刺——握指法.南方护理杂志,1997,4(2):48.
21 吕炳华,曾臻,李林恒.握拳与手放松对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山西护理杂志,1997,11(4):172.
22 汪丽华,陈怀珍.手指推压法可提高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率.山西护理杂志,1996,10(1):33.
23 唐萍芬摘译.静脉穿刺须知.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2):89.
24 赵永胜,吴彩兰.冷光乳腺检查仪用于小儿静脉穿刺.中华护理杂志,1994,29(3):176.
25 俞文敏,尹跃军.手背浅静脉显示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7,32(7):382.
26 吴云霞.静脉穿刺穿破血管后的补救方法.中华护理杂志,1993,28(12):744.
27 孔力,杜月兰,王新生.对《静脉穿刺穿破血管后的补救方法》一文的商榷.中华护理杂志,1995,30(3):178.
28 王海平.从《静脉穿刺穿破血管后的补救方法》谈起.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0):604.
29 马晓军,周萍,张凤.静脉穿刺新方法.中华护理杂志,1996,31(4):236.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中医给药护理
下一编:护患交往艺术
精彩推荐
最新更新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