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 > 环境与人类 > 环保史话
中华环保世纪曲满眼绿色唱明天
http://www.xxmy.com ] 点击数: 【字体:
中华环保世纪曲的第一乐章

抚今追昔,中华环保事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道路中,走过了艰难崎岖的道路,经历了萌芽(1949—1973年)、起步(1973—1983年)、发展(1983—1995年)和深化(1995年至今)这四个阶段的长途跋涉,才有了今天!

在此,我们无意细陈环保发展的上述四阶段,因她已是许多人的亲历、见闻与关切所在。在此我们要特别提出并深切回忆的是,周恩来总理于1969—1972年那文革余震尚未结束的大动乱年代,在他仍须不断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要侧着身子防备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时,怀着对中华民族长久发展的高度历史责任感,一再提出“环保问题一定要有个人管起来”(而这个人就是当时身为周恩来秘书、现任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的前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

不久,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催生了每年6月5日那具有强劲号召力的“世界环境日”。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我国总理李鹏在会上阐述了中国政府的五点主张;9月我国颁布了《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提出了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即: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治工业污染、治理城市四害、改善能源结构。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环保产业、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不久,联合国大会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我国当选为成员国;此后《中国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出台,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被列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1996年5月,《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发表;是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形成了《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就此,以环境保护为重要领域和标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了重大国策。

难忘“九五”:奏响环保旋律

就在“八五”期间,我国环保事业得到空前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先后在一系列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中反复强调,并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对环保工作“亲自抓、负总责”等,强有力地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环保迈出空前迅猛的步伐。

“九五”期间,涉及面最广的“一控双达标”(旨在使我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大中城市大气与水环境得到改善)的全国环保战役势如破竹地打响,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46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等目标。此间我国政府还以极大决心,取缔、关停了6万多家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前景的“五小企业”,全国23万

多个工业污染企业有85%达标;全国75个环保重点城市实现了地面水环境质量的功能区达标;4个城市实现了空气质量功能区的达标;大连、海口等9市实现“双达标”。

此间,著名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也在大气、流域、区域与海域的污染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间,全国森林覆盖面积达到19%,植树造林面积达1200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万平方公里;退耕还林120万公顷;黄河和长江源头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明显加强;全国建成120个重点生态示范区和200个生态农业县;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国土面积的10%;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万平方公里;建成了一批示范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间,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一定要集中精力加强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一再指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漠的绿化等生态工程。

世界罕见的环保立法力度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成长从而难免出现种种不完善,环保事业的进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阻力。

为此,共和国果断伸出了铁腕,用世界罕见的力度和速度,进行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立法,20部法律相继出台:

环保方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资源保护方面的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煤炭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本届人大常委会已提请审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

它们构成了我国完善的环保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有力推动、保障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历史进程。

从“环保事业”到“环境经济”

就在环保立法令人目不暇接隆重出台的同时,旨在有效率而又有效益地进行污染治理的“环保市场”悄然形成。一些嗅觉敏锐而目光四射并汲取了国际环保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政府部门或商家,开始把原属政府公益行为的“环保事业”推向市场,将污水治理、汽车尾气净化、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再生等产业化、市场化,从而使环保这个曾被误认为纯粹是“赔钱买卖”的“无底洞”,培育成能让巨额投入“翻着跟头赚钱”的产业,进而演进为“环境经济”。

正如本报今年在《世纪潮》版刊登过的《大连环境经济的乘数效应》所报道:经认真测算,大连市环境优化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产出比,目前已达到“1比8”————由于环境大为改观,整个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价值成倍上涨,他们培育了完全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环境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一点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感触最深:“环境立法执法越严,环保产业的发展越快”。而唯有到了这个火候,环保才有了自我循环和永续发展的基础与机制,才能在中国牢牢地生根开花结果。

绿色申奥:新的精彩乐段

在新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激荡着首都北京的“绿色申奥”运动,有如交响乐华彩乐段般奏出了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纪旋律———

是的,21世纪应该是绿色的世纪。请看:转眼间,席卷全球的绿色的世纪潮流,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大到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管理、绿色流通、绿色贸易、绿色市场、绿色认证、绿色品牌、绿色外交、绿色文化、绿色教育,小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家居、绿色服装、绿色食品等。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生发于本世纪中叶的全球环境保护浪潮,将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经济的浩大东风,把我国带入一个更加清爽宜人的21世纪。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在臭氧层关爱之下
下一编:没有
精彩推荐
最新更新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