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祸为福 < 《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 < 中医中药秘方网  
 转祸为福

 
  据说,任何一个著名的体育选手、超级选手,在其运动生涯中必定有低谷时期、竞技状态不佳时期。我曾听说过:他们之所以成为著名选手、超级选手,正是因为这些人对如何走出低谷都有着独自的方法和信念。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

  常言道:"人间万事犹如塞翁失马。"人存命于世,不会总遇上好事,也不会总碰上坏事。还有句话说:"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缠。"意即,世上既有好事,也有坏事,二者总是不断地反复出现的。

  我想,在商业世界里也是这样,完全符合上述的道理。顺与不顺,二者总是交替出现,但重要的是:在顺境时已在它的某处萌生出不顺的兆头。反之,在处于到处碰壁的不顺的境遇时,已在它的什么地方潜藏着朝顺境方向转化的契机吧。关键在于:要抓住时机,尽快采取对策。不过。除周期性的顺与不顺的波动外,还有连任何征兆也没有,忽然从天而降的祸害、灾难。在这种时候,由于没有精神上的准备,往往容易不知所措,心慌意乱,致使失去判断能力。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总会有出路的。不要灰心,也毋须逃避,只要奋力坚持,令人意想不到的通途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即必能"转祸为福"。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这番话的意义,举一个我本人的例子吧。前文已提到的拘留在西伯利亚的那段经历,对我来讲无疑是个莫大的灾祸和不幸。但是,若转换一下视点来看,正因为我被押送到西伯利亚才得以结识Y先生,并承他劝导,我日后终于走上了生意之道。我虽说走上生意之道,所在的批发店仅维持了一年多就破产了,这肯定也是个灾祸吧。但由此我下了独立经营的决心。要是那家公司的发展总是很顺利的话,我也许很快当上干部,薪水也得提高,在这样舒适安逸的环境中生活,那个憧憬独立经营的美梦总有一天会落空,实现不了。在我还是一个小摊贩商时,每天出摊地头要从中抽头,还受到警察的驱赶,有时甚至被大雨浇得浑身湿透,因而迫切地希望早日能有属于自己的商店,后来的结果证明了:正是这些灾祸和不利条件将自己推向更好的阶段。至此,我在战后的混乱期间与其他人一样,为了生计而拼命工作。也许这不过是天赐给我的好运吧。

  作为生意人,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转机是在自己拥有商店之后。一天,店对面的一家化妆品商店的老板手里拿着一件我店出售的儿童衬衣大声嚷嚷:"冈本先生,你看看在你这家店里买的这件衬衣。下水一洗就缩成这个样子了。是怎么回事!。"我接过一看,这件衬衣果真横里长了30公分,而长里正好缩短了那么多。已经完全变了形,根本不像一件衬衣。我不禁大吃一惊,连忙再三地向他低头道歉,并另换了一件。让人感到棘手的是同样的衬衣已卖出300多件。不知怎么才好,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就找店员多方商量。大家认为:做生意信誉第一,没有比商店的信誉更为重要的了。我便决定散发广告单,受理全部退回的次品。当时,店铺的规模不大,若卖出的衬衣全都退回,这笔退货款将是相当可观,对我店来讲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搞不好,连本店都有可能因此而倒闭。然而,我已下了决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那结果怎么样呢?完全出于我意料之外,退回的仅有五六件。岂止如此,有的顾客反倒这么说:"看到你们散发的广告单了。既然贵店对商品如此负责,以后还到你这里买。"没想到有那么大的反响,反而成了我店生意兴隆的转机。生产次品的并不是我店,而是生产厂家。我只是从批发商那里批回来在店里出售的。另外,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出现次品并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情。但是,假如当时我把销售次品的责任全都推给生产厂家和批发商的话,那会怎么样呢?那样谁也不会说是我的过错,可能连责问我的人也没有了。但是,这样一来商店便把信用丢失了,何况顾客的诸如"以后还到你这里买"的一类鼓励更是绝对听不到了吧。在这种情况下对顾客应始终以诚相待,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并做好破产的思想准备。我想这是受到赞许的原因吧。一方面也是以上的原因,商店生意兴隆,发展十分顺利。

  我店再次遭受危机,正是在同一条商店街上,新开了一家其规模为我店两倍以上的大型竞争商店的时候。对方凭借雄厚的资金力量,向我们频频发起猛烈的宣传攻势,四处散发广告单,因而,顾客渐渐不来我店,营业额也随之降了下来。对此,我心中感到有些发慌,也非常烦恼。于是便向当时已经结识的西瑞总经理请教对策,还向经营顾问们求助。然而,事态并未好转。因担心此事,晚上连觉都睡不好。破产这两个字总在我的眼前闪现,究竟怎么办才好呢?我甚至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现在想来,就是"隧洞现象"。那促使我重新振作起来的契机,是偶尔来访的那位朋友的谈话。他比较了我店和那家竞争商店的情况后,对我这样说:"你店里商品决不输给那家。服输的倒是你的心。"他给我讲了自己过去曾处于同样困境时的情况,也具体地谈了他是怎样摆脱困境的。

  几日后,我让店员制作了用于宣传的标语牌和广告单。我手持标语牌站在商店街的十字路口,向过往行人散发广告单。见此情景最感惊讶的是店员们--连总经理都亲自站在街头作宣传,我们焉能袖手旁观?于是也纷纷走上街头。这样一来,我店上下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协作和配合。那些以前一直受到竞争店重压而一度消沉的全体职员,也都情绪高涨,精神大振。没有比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投入买卖更有力的了。这家竞争店是以雄厚的资金为后盾,除店长一人外,均是由上面派来的薪俸阶层者。两年后,它就退出了商店街。我在对付上述第二次危机时,并不是什么也没考虑就去站立街头的。俗语说:"唯有舍身,才得成功。"这正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所作的最后的努力。也许是我的那种破釜沉舟的拼命精神感染了店员们的吧。是让灾祸任其毁灭自己,还是以此为动力,实现再飞跃,两者仅隔着一层薄纸,需慎重地作出决断。


【返回首页】
上页 目录 下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