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路感染偏方 < 内科中药偏方 < 偏方集锦 < 中医中药秘方网  
 急性尿路感染偏方

 
  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腰痛,或发热恶寒,偶见血尿为特征,因而多属中医淋证中的热淋和血淋范畴,其辨证论治如下:

  (1)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蒲公英、石韦。

  木通6g,瞿麦10g,车前草15g,扁蓄10g,滑石3g,山栀10g,大黄6g(后下),灯心草10g,生甘草6g,石韦30g,蒲公英30g。

  方义及加减:方中木通、车前草、瞿麦、蓄皆寒凉之品,均可清利湿热,利水通淋。滑石甘淡利窍,增加利湿作用。山栀清泻三焦湿热,大黄通腑泻热,灯心草导热下行。蒲公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通淋,《本草备要》谓:“蒲公英亦为通淋妙品,试之甚验。”石韦甘苦微寒,上能清肺,下能通利膀胱,有利水通淋之功,李杲《东垣试效方·小便淋闭论》认为“以清肺之气,泄其火,资水之上源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湿通淋之功。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用枳实,以通腑泄热;腰痛甚者,加木瓜、杜仲;伴口舌生疮者合导赤散;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有血尿者加小蓟、白茅根、旱莲草;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

  此型临床最为常见,约占所有尿路感染的2/3,多见于疾病的初期,病邪在腑,尚未及脏,治疗以清利膀胱湿热为主。因苦寒药败胃,渗湿药伤阴,故症状缓解后要及时调整方剂,特别是八正散中的木通,大量应用,有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

  (2)肝胆郁热

  症状: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尿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微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草10g,柴胡12g,泽泻12g,车前子15g(布包),木通6g,生地12g,当归15g,山栀10g ,黄芩10g,甘草6g。

  方义及加减:本方是清泻肝胆实火或湿热的常用方。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芩、山栀苦寒泻火,辅助龙胆草清泻肝胆湿热;泽泻、木通、车前子协助龙胆草清利湿热,使湿热从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经有热则易耗伤阴血,故用当归养血活血,生地养血养阴;柴胡疏肝解热,并引诸药入肝胆,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泻中有补,利中有滋,既能清泻肝胆湿热,又能养阴血,祛邪不伤正。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小便灼热、疼痛较剧者加竹叶、蒲公英、石韦。

  在本型治疗中,方药多为苦寒败胃之品,不可多服、久服,中病即止。对脾胃虚寒者亦非所宜。

  (3)三焦湿热

  症状: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时感恶心欲吐,小便混浊,尿时涩痛,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宣利三焦,清化湿热。

  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

  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12g,厚朴10g,制半夏12g,白通草6g,飞滑石30g,竹叶9g 。

  方义及加减:方中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下理脾湿;制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增强利湿清热之功。诸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利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解。若湿重舌苔白腻,胸闷呕恶者加藿香、佩兰、苍术;若热重,舌苔黄腻,口渴尿黄者加黄芩、黄柏、苦参;尿道涩痛明显者,加车前草、白茅根、琥珀。

  在本型治疗中,用药多为苦寒淡渗燥湿之品,久服易败胃伤阴。


    选用本站偏方验方治病,不可作诊治的唯一参考,急性尿路感染偏方务必经由名医师指导后才可煎服,希望大家都能早日康复!  
  ·小妙计防妇科大病
·治疗尿血药膳方精选二法
  ·健康水果苹果夺魁
·巧吃水果疗生殖系统疾病